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 红岩之围 (第1/3页)
人在缅北,打成最强轻步兵正文卷第174章红岩之围小鱼的电话不能说是询问,实际上更多的还是一种提醒。 她明显已经猜到了真正动手的是东风兵团,因为这实在是没有什么多余的掩盖空间。 正如她所说的,整个缅北就那么几支强力的队伍,而区分队伍强大与否的标准,其实真的不是所谓的“火力”。 虽然大家都在调侃北边有火力不足恐惧症,但实际上,这种恐惧症的真正名字应该叫做“火力效率不足恐惧症”。 我们从来都不担心自己的枪太少、炮太少,我们担心的是我们的枪打不穿防弹衣、炮打不穿装甲,多次开火无法建立战果。 所以,解决方案就是: 更大的口径-——单兵狙击榴。 更重的火力-——单兵反坦克火箭筒。 更密集的覆盖——各型火箭炮。 更高的当量-——DF41 这些所有的东西,本质上都不是为了“洗地”,而是追求“一次打击、必然建功”。 这就是火力效率提升、和单纯的火力提升的差别。 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东风兵团的打法才会暴露得那么明显。 在这一场伏击战中,陈沉使用的战术实在是太精密、太具有针对性了。 一发无后坐力炮干掉一辆装甲车,随后射流穿甲弹干掉另一辆。 轻机枪压制一辆吉普车,步枪打掉另一辆。 最中间的目标车用火箭弹压制,限制其行动能力。 最后,是烟雾弹遮蔽视线,快速撤离。 没有一件装备是多余的,更没有一件装备是被浪费掉的。 作战的过程太顺畅、太精密,也许缅北的军阀看不出问题,甚至还真的以为就是同盟军用密集火力打出来的结果。 可报告只要一传到小鱼那边,就会立刻露出破绽。 笑话,打头的装甲车上只有一发穿甲弹贯穿的痕迹,连多余的一个弹孔都没有,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要真是同盟军,这辆车的装甲早就被子弹打成蜂窝煤了! 所以,一定不可能是同盟军,一定是更强大的、更专业的队伍。 而结合情报,当前出现在果敢、出现在老街的队伍也就东风兵团一家,是谁干的,还用多问? 想明白了这一点,陈沉也懒得多跟她打机锋了。 最后的那几句话,看似大家都在打哈哈,实际上双方的情况都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 陈沉这边表明了彭德仁的真正目的,突出了这次行动在目的上的正义性-——只是单纯为了洗清冤屈、讲清事实,而不是恶意挑事。 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与这件事情有关,相信以小鱼那边的情报能力,要不了多久就能查清,东风兵团这四人,就是在之前的战斗中活下来、又被扣上了“蓄意杀俘”的帽子的倒霉蛋。 这样一来,东风兵团的动机就算不能得到支持,那也一定能得到理解了。 而同样的,小鱼的几句话也表明了她、以及她所代表的一些人的态度。 昂庭令不重要,白所成不重要,明学昌更不重要。 甚至,这里乱不乱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这给了陈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至少让他知道,他不可能因为这些事情,而被某只看不见的大手按死了。 陈沉长舒了一口气,一旁的白狗有些紧张地凑上来,开口问道: “团长,上边我意思是,那边,不太满意?” 从陈沉开始打电话,他就一直在旁边听着,很显然,他比陈沉都还要更关注小鱼的意见 听到他的话,石大凯也看了过来。 相比起白狗,他要沉稳得多,但这并不代表他一点都不关心。 他对四大家族的内幕了解得可不多,彭家声被逼走,他大概还以为是那边的意思呢 陈沉沉默几秒,思索片刻后说道: “没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这件事情中,那边的态度其实很明显。” “他们不关心到底是谁上去、谁在位,但是他们要求,不能再有违禁品再运出果敢北上了。” “彭家之前本来还算听话的,可问题是,他禁毒以后马上大搞赌场,当着有些人的面吸血。” “所以,在这次的事件中,根本没有人来拉彭家一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