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新的水源 (第2/2页)
爬了上去,他也在顶部看见了裂缝里流出来的水。 “果然!” 环视一圈,这里处于山坡顶,随处都是裸露的黑岩。 黑岩上满是皲裂,表露曾经发生过的剧烈地质活动。 沿着走,果然看到了取水口,一共有三处。 “如我所料!” 武杰停在了靠近西边的那口水源,这里视野很开阔,有一整块伸出去的黑岩,站在末端可以眺望西面的林地以及草原。 “真是不错的瞭望台!” 没有林子遮蔽,他能观察很远。 后面皲裂的岩石翘起,旁边还有两棵石缝里长出来的树。下面凹陷处,石头底下藏着取水点。 水质清凉,武杰品尝后认为比河谷的水质都还要好! 空瘪的水壶正好得到补充! 天气炎热,武杰所幸窝在树底下休憩,将支架摄像机丢在一边。 “继续刚才的话题,金鸡纳树研制出来的药叫金鸡纳霜,含有奎宁和奎尼丁等生物碱。” “在清朝时期,对疟疾这种病没有太过有效的治疗方法。1962年,康熙皇帝患了疟疾,御医束手无策,于是召来了当时的传教士。”
“通过症状,他们确定皇帝感染了疟疾,于是拿出了金鸡纳霜这味西药。” “当时的御医和大臣竭力阻止,也是常说的皇帝不急太监急!他们害怕出事,也对西药采取戒备的姿态。” “康熙皇帝也拿不准,先用中药不见好,于是放榜遍寻天下能人异士。来了个疤癞和尚揭榜,他认为这是阴寒入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疟疾当时的俗称是‘打摆子’,患者临床表现为忽冷忽热:冷时如落冰窖,热时若置身火海。” “这个和尚便觉得乃是皇帝常住后宫所致,龙体被阴气侵染,于是取来一杯净水,放在太阳底下,又是转圈又是诵经,然后让皇帝找来的一位疟疾病人试药,结果不见好转。” “皇帝又让所有试药的重病患者服用金鸡纳霜,结果奄奄一息的病人,第二天全都脱离了危险。康熙皇帝大喜,又让臣子试药,但当天夜里病症加重,扛不住折磨,得知臣子暂且无事后不顾御医的阻拦坚持用药,第二天身子痊愈。拦他的御医也遭了罪,被送进了刑部,差点落了个抄斩的下场。” 顿了顿,又道: “这个药当然没有这么神奇,不然每年也不会因为疟疾死这么多人。” “青蒿素的出现才让非洲的疟疾病人看见了希望。” 武杰说道。 “不过有一说一,传统的中医之所以让人诟病,甚至在清末民初,一直被先进知识分子讽刺,主要就是巫医不分,太过玄学。” “读书时,鲁迅先生笔下就有,当时以为只是借此来宣扬思想,毕竟他留学学的是西医。” “后来在部队里,闲暇时读了红楼梦,看到里面什么春露夏雨秋霜为药引,也就是四季的雨水拿来入药,确实是过于离谱。” 中医传承千年自然有它的生命力和作用,包括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也是通过中医古籍研究求证得来。 只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中医总是爱与玄学的东西勾连在一起,起初只是借助这些东西来解释药理现象,后面就变成了胡编。甚至按玄学说法来配药,过于离谱。 武杰闲聊着犯困眯了一会,不过没敢睡着,旁边还有躲着监视他的狒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