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五章,看出底细了 (第2/3页)
,在等着韩勇拉他入组织!” “这个独立团,我们该怎么支持他们,你说陈静做政委不行,我们要不要派干部?” 常德胜起身在屋子里转了两圈。 “师长,这个马大斗,有七成的可能是周建屏,丁秋发和姜大明也应该是我认识的那两个家伙,让陈静做政委,贺昌做副政委,这家伙要做孙猴子,能把山东闹翻天。” 看着贺师长一脸疑惑,常德胜干脆给他介绍了当初姜大明在朱泾村的趣闻讲了一遍 听完常德胜对陈静,丁秋发和姜大明几个人的介绍。 贺师长也明白了。 “你的意思,独立团根本不用我们担心,他自己会打出一片天地,周建屏年纪不到二十五岁,可能吗?” “山东地形中部凸起,鲁中南广袤的山地丘陵非常适合打游击;独立团只要在沂蒙山南部的蒙山,尼山山脉生存下来,就可以四面出击!” 常德胜手上的山东地图,还是他抢谭望嵩的。 被贺师长抢了过去,看的津津有味。 “独立团抢点很准,山东的地形,抓住了鲁中南山脉,就抓住了敌后抗战的牛鼻子,山东人口众多,独立团手上那么多军械,不愧是韩勇带出来的兵,很有战略眼光!” “周建屏那小子表面上日子过的很精致,喜欢吃好的,穿好的,其实这家伙能跟大头兵,百姓打成一片,对敌后抗战,游击战,有自己的见识,要不我的工作好做的多!” 贺师长大笑起来,独立团虽然是总部直属的,番号是七十三师的。 这个化名马大斗的周建屏,真能在山东打出一番局面。 做梦都能笑醒。 “行,我就给政委发报知会一声,以后独立团的事情,他们自己做主,回延安之前,我们两合计一下,怎么给中央汇报!”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 满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 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 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沂蒙山风光秀美,民风淳朴。 老百姓看着六十七军,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 尤其是河南那些难民。 他们刚准备回到兰封,花园口就决堤了。 灾难无情,十几户私自偷偷回去的百姓,碰见了更大股的难民撇家舍业,妻离子散的朝着山东来。 吓坏了。 回到滕县以后,把谭东来当成神仙一样对待。 也让给他们做工作,缓半个月的周建屏耸耸肩膀跑了。 山东支队独立团训练,剿匪,都很顺利,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发张。 心情很好的周团长,扯长了嗓子,吼起了沂蒙山小调。 然后被封副政委发现了。 “团长,你这歌不对,我明明是第一次听,却觉得在什么地方听过!” 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 在沂蒙山,老百姓个个都能唱上几句民歌,姑娘们聚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就是唱上几首歌,歌词既有祖辈上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现唱的。 沂蒙山里的歌,真实记录了百姓的劳动和生活。 “不对,这个是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 周建屏再次咧着嘴笑起来,沂蒙山小调的歌词,还是《打黄沙会》的歌词。 经典的旋律,能让石头唱歌。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华夏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都产生在民国。 后者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单曲发行。 前者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经历了几次改编。 “团长,举起手来,交出歌词曲调,这歌适合新组建的文工团唱!” 陈静跟姜大明回来了。 打了十几天,带了三千多俘虏,还有很多钱粮,马匹回来。 也带了一些长的相对标志,聪慧的女孩,参加六十七军。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看瞅着新兵又投入新一阶段的训练,周建屏干脆让这些女孩一边军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