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六章,燃眉之急 (第2/3页)
出发,让他们服从组织命令。 这个目瞪口呆的结果,不仅自己赔进去了。 连特委所有人都赔进去了。 以后沂蒙山根据地和苏鲁豫皖特区,就是这位周团长和贺政委领导了。 接下来的变化,更让他目不暇接。 这个雷厉风行的周团长,当天下午,就让他送走了张里元。 拉着他就开始审议四个县的组织名单。 向他通报一些设想。 紧接着,就要进入工作状态,利用独立团起草的部分关于土地,税收,民兵组织和基层组织的建设,选举方案,就要投入四个县的组织工作。 这些办法跟特委以前接触的工作,天壤之别。 李念三只带了五个人上沂蒙山。 四个回去传达独立团召集开会的命令。 他带着两人,天天跟着陈静转,就希望陈静和杨靖能抽出时间来,解释这些东西。 两人说不急,等特委其他成员来了再说。 又打发他去看张海涛组织俘虏和百姓们挖掘地道,设置沂蒙山各山隘和要道的防御方式。 好不容易,十几个距离比较近的特委成员赶到了沂蒙山。 给他派的勤务兵跑来通知,团部召集会议。 这位周团长,要拉着他去打刘黑七主力。 李念三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 丁秋发一直派人盯着刘黑七,据可靠情报,刘黑七所部,移防驻扎在山东莒县,哪里不仅有刘黑七一万人的土匪主力,还有半个中队的鬼子守着临沂的后勤补给线。 莒县离临沂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离青岛不过两百公里,就在鬼子的眼皮底下。 莒县车来车往。 一万多八路军主力和县大队,还是攻城。 对一万多伪军。 这位周团长真是疯了,还是确实有本事? 他从1933年开始,谨小慎微,潜心在徐州一带发展五年,才有这点成绩,眼看着接受了十八集团军命令,合并到独立团,独立团就作死。 李念三做梦都没想到,让周建屏下定决心,体现歼灭刘黑七的缘故,是因为他。 接到十八集团军命令以后。 他详细跟贺昌,陈静,张海涛汇报了苏鲁豫皖特委的人员结构情况,还有他的个人履历。 这位特区领导的履历把周建屏惊呆了。 老凡尔赛! 李念三早年就读于省立徐州第七师范学校。 参与领导响应北京五四运动的学生爱国运动,被推选为徐州学生联合会会长。 成立徐州地区八县学生联合会,被选为副会长。 1920年夏参与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成立进步学生团体赤潮社,创办《赤潮》旬刊。 是徐州地区著名的学生领袖。 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人组织。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在家乡从事教育,秘密进行地下工作,任泗县特委委员。四年后领导发动泅县农民暴动,失败后转至沛县任教。 当过永城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后兼分区高官。被徐州特委派到山东枣庄煤矿从事地下工作,当过枣庄区高官。 1935年2月主持成立组织苏鲁边区临时特别工作委员会,任书记。 他在同上级组织失去联系情况下,独立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发展抗日救亡活动。5月去沛县帮助建立县委,组织发动两万余群众的围城斗争。 1936年曾领导发动徐州贾旺煤矿5000工人罢工27天。1937年初奉命赴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苏鲁边区党的工作情况。不久中央批准他任中共苏鲁边区特高官,随后出席中央白区工作会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苏鲁豫皖边区特高官,在四省边界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如果不是川军提前进驻滕县,像鬼子发起进攻,他将会领导发动鲁南沛县、峰县武装起义,成立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 正因为他曾经学生运动领袖,教师的经历。 手中七百多党员,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高中或者师范以上的学历。 甚至有二十多人,是从跟他一起从延安到河南工作,有军事经验的老红军。 捡到宝了。 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力量非常强大。 正好补齐了独立团缺政工干部的短板。 别说周建屏觉得捡到宝贝了,连陈静,姜大明兴冲冲汇报时候也认为,一定要从特委抽调两百人,到独立团和县大队去担任基层营连排的指导员工作,二十多个老红军一个也不能放过。 六十七军那些基层军官有军事经验,指挥作战还行。 让这群吊儿郎当粤军基层军官去做政治工作,伤脑筋。 培训了好多天,除了二十多个算是有天赋的还可以做一些思想工作,其余教都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