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章 乘风直上(一) (第1/1页)
光和七年五月十七日夜,骑都尉陈应大破颍川黄巾,阵斩贼首波才,斩杀黄巾六万余人,俘获万人,全歼长社之外的黄巾,颍川黄巾为之一清。 翌日,陈应一方面向雒阳露布飞捷,一方面遣麾下大将向着颍川黄巾的余部进攻,收复失地,救援被黄巾攻打围困的世家大族的庄园和坞堡。 在陈应分兵全郡,大肆清剿颍川黄巾,收复所有失地时,五月末,陈应的露布飞捷终于达到了雒阳。 这一次大捷,对雒阳朝廷有着不一样的一样,这是黄巾起事以来,朝廷连连失利之下,第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大捷! 此次大捷乃是黄巾乱起之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黄巾乱起,席卷八州,震荡海内,各地守臣纷纷战死、失利的情况下,这场大捷好像是一片黑暗中唯一的一道光芒,照亮了所有人的人心。 灵帝在得到长社大捷的捷报后,喜出望外,立刻下诏擢陈应为羽林中郎将,令其独领一军扫荡豫州黄巾。 而陈应也没有辜负灵帝的厚望,在朝廷嘉奖的诏令到来后不久,便再次为灵帝献上了大礼——在等待朝廷命令的这段时间里,陈应分兵四出,迅速剿灭了颍川郡的黄巾余党,平定了颍川郡。 颍川黄巾既定,那下一步便是汝南、陈国等地的黄巾了,在和皇甫嵩等商议过后,鉴于汝南黄巾势力日大,太守赵谦不敌,汝南局势日渐败坏。 而与汝南局势败坏不同,陈国则相对安定,针对这种情况,陈应等人一致决定先集中力量剿灭汝南黄巾! 在决定了进军方向后,朝廷大军以陈应部为先导,挥军进入汝南郡境内,开始了针对汝南黄巾的汝南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由于陈应在长社之中中领悟到骑兵对步兵的优势和黄巾军缺少与骑兵作战的经验后,陈应集中了手上所有的骑兵,形成了一个具有四千骑的骑兵集群,以其为刀锋,狠狠的打击了汝南黄巾。 在朝廷大军决定进军汝南后,陈应集中手上四千余骑骑兵,突然杀进了汝南郡,一路上靠着骑兵风驰电挚般的速度,在汝南郡内肆意纵横。 五月二十五日,仅在长社之战的八天之后,陈应骑军便突然出现在汝南西平城外,在城内黄巾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杀入城内,夺取了这座城池,打开了大军通往汝南的道路,开始了汝南战役。 在夺下西平后,陈应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在留下一部分人手把守城池,接应后面的大军后,便再次率军出发,经过五六天的潜行后,他们突然出现在汝南郡郡治平舆外。 正在围攻平舆的黄巾军猝不及防,被陈应挥军从后面杀入,顿时大溃,陈应一路掩杀,斩首三万余级,汝南平舆之围顿解。 在解除了平舆的危机后,陈应没有继续追击黄巾军,而是在平舆停了下来,这倒不是他不想继续进击,而是手下的军队受不了了。 这段时日来,陈应虽然接连取得大胜,他部下士卒的士气也十分高昂,但是这两三个月来,接连不断的赶路、征战还是耗尽了他麾下士卒的体力。 尤其是进入汝南后,在短短几天内,几次长途奔袭,纵使人能够承受,但是马匹却受不了了,大量的战马折损,令陈应麾下的骑兵迅速减少。 倒不是战损,而是没有了战马,不得不转职成为步兵! 为了保存元气,也是稳重起见,陈应在平舆停下了脚步,进行修整。 在陈应在平舆修整的时候,皇甫嵩和朱儁却没有闲着,他们顺着陈应打开的缺口,一路突飞猛进,打的汝南黄巾溃不成军,最终在西华大败黄巾渠帅彭脱,平定了汝南黄巾。 汝南黄巾既定,豫州其他地域的黄巾军便不成气候,在皇甫嵩和陈应等人的残酷打击下,纷纷俯首,豫州黄巾平定。 平定豫州黄巾后,朝廷大喜,封皇甫嵩为都乡候,犒赏全军。 在皇甫嵩被封为都乡候时,陈应也得到了朝堂的嘉奖,因为年龄的问题,陈应的官职并没有再次提升,仍然是羽林中郎将,只是增加了一大堆散官头衔之类的虚头巴脑的东西。 当然,在这中间也是有着一些实惠的,像是爵位提升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之类的名位和钱财上的奖励。 以及可以自行招募兵员,任命军司马以下军官(须向朝廷报备)、保荐军司马以及校尉等高级军官、准许陈应建立军械修缮所、扩大陈应所部规模,给出了五个校尉军职等等一系列嘉奖。 在这中间,最令陈应高兴的是朝廷给他补充了五千匹战马! 有了这五千匹战马,陈应麾下的骑兵便可以恢复战力,并且再次扩编! 在得到朝廷的战马补充之前,陈应手上还剩下四千余匹战马,这是集中了全军所有的马匹的数量,其中很多干脆就是驮马,根本无法上阵冲锋! 只能是暂时凑合,事实上也是如此——陈应手上真正的骑兵只有黄忠部的一千骑,以及他的五百骑亲军,其他骑兵都是找的会骑马的步兵暂时充任,也就是吓吓没见识的黄巾军了。 而得到朝廷的战马补充后,陈应手中便可以真正组建起一支专职骑兵了。 在得到朝廷如此多的好处后,陈应的职权和麾下军队的势力都大大的扩大了,他也真正成为了拥军过万的大军头了,不再是拿手下民夫充当战卒,吓唬人的小都尉了。 在陈应得到朝廷众多补给,实力迅速壮大的同时,朝廷也没忘记制约陈应,倒不是给陈应派来了一个护军使者(监军),而是给陈应所部补充了大量中低级军官。 这倒不是朝堂不想给陈应派遣护军使者(监军),而是一来此时还不兴这个,二来嘛,灵帝还是十分信任陈应的,没想着怎么制约陈应,加上董太后的存在,也就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无处下爪了。 至于往陈应军中掺沙子,那是大汉军制的本能运作,那些羽林郎、羽林骑、虎贲卫士等,本来就是预备军官。 而陈应顶着羽林中郎将的名号,他麾下的军队自然也就是中央军,这些人补充进来那是合情合理,而且是应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