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朝复苏_第九十七章:一朝两脉(求推荐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一朝两脉(求推荐票) (第1/2页)

    “好坏参半吧,目前来看是好事……但按长远计,却是坏事。”

    “一号”郑重其事的道。

    郑悬舟一挑眉,完全没明白,“详细说说,这个能说吧?”

    “可以……外界有人试图分割大齐的气运并且还成功了,似乎是修行了‘帝’之一途,这代表着外界之人承认‘齐王朝还未灭亡’,会令历史伟力与天道认定大齐还有延续的气运。”

    “进而……国运都随之得以拔升,复国的难度由此降低!历史伟力恢复历史的力量会减弱。日后,我与你就可以更多次的见面、更多次的交换信息。”

    啥?

    还有这种cao作?

    当外界所有人都认为大齐灭亡时,那齐王朝的国运就是摇摇欲坠、风烛残年;可当有人坚定地认为大齐未亡、而且还分割出了一部分气运成功修行“帝”之一途,就会令国运得到天道加持。

    这就好像郑悬舟前世民间传闻的“讨封”一样,某些动物修炼成人之前,都会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找个路人询问:“你看我像人吗?”

    只有得到肯定的答复,才能顺利幻化成人。

    但如果未曾得到,就只能重新修炼、重新来过。

    有人分割大齐气运,就意味着有人相信大齐未亡,还有人认可此事,这对当下的大齐来说,是一桩天大的好事。

    郑悬舟从来没有想到,事态居然会朝着这种方向发展……

    “既然这是好事,那你为什么觉得还会有坏处?”

    “嗯……坏就坏在,这分割气运之人选择的是‘帝’之一途,你也许并不知晓‘帝’之一途的特殊,一国之内,仅能有一条最正统的‘帝’途传承,就是皇家一脉,也唯有皇家一脉才能分割本国气运用以修行。”

    “但眼下大齐极为特殊,你已有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衍生出眼下这种‘一朝两脉’之事。”

    “一号”简单和他讲了一些有关‘帝’之一途的特殊之处。

    郑悬舟立刻明白此中关键。

    正常来说……有他人想要在大齐王朝修行“帝”之一途,那么开平帝以及大齐皇家正统一脉就会有所察觉,并且阻止其修行下去。

    皇家确实有这种能力。

    除非王朝面临像东周列国那样,正派皇室羸弱、列国分割气运的情况,否则在王朝以内,皇家就拥有着独霸王朝气运的绝对权柄。

    可眼下,大齐王朝与皇家正处于一种“薛定谔的大齐”状态,在灭亡与存活的两种状态间反复横跳。

    所以,皇家对于王朝国运的把握并不明确……才会被一个外人钻了空子,分割出去一脉。

    如果事态演变下去……

    未来,大齐王朝复国,外界的这位“帝”修,与开平帝所在的大齐皇家,就都会被天道视作大齐的正统传承。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这意味着……即便大齐成功复国以后,也将面临着分裂的巨大风险,会有一场事关齐王朝正统“帝”途的生死之争!

    没来由的,郑悬舟想起“制衡师”小姐背后的“帝”字。

    总不会这么巧吧……

    这个分割大齐气运的外人,是“制衡师”小姐?

    不应该吧!

    “制衡师”似乎出自那个大顺王朝的皇家,就算修行“帝”途分割的也应该是大顺气运、不可能是大齐吧?

    难不成有朝一日,大齐皇家还会和“制衡师”小姐以及大顺王朝,爆发一场血拼?

    一想到这里,郑悬舟就一阵头大。

    怎么这“局”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他夹在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混乱。

    他眼前的选项,似乎变得越来越多了……

    在长明令与皇陵投影的立场上,他可以站长明官与大齐皇室主脉一方的,协助复国;

    而站在生死存亡与未来的方向,他也可以选择站在“修史者”一方,以求在大齐灭亡之时活命;

    现在,站在“十修会”的立场上,他又似乎可以支持“制衡师”小姐和大齐皇室正统为敌……

    郑悬舟思考着,脑袋里渐渐勾勒出一条十分完整的计划。

    一,在以后的“十修会”中,要判断清楚“制衡师”小姐的想法,确认此事是否是“制衡师”小姐做的。

    顺便看看“制衡师”小姐对“十修会”有没有足够的归属感。

    二,如果为了求生,到最后他不得不救活齐王朝这个“越看越像反派”的一方……那“制衡师”小姐就将成为他的一条退路!

    届时如果大齐皇室不值得救,没有坐拥天下沃土的能力……

    那就算帮助复国,他也可以选择扶“制衡师”小姐上位,推翻大齐皇室的治理啊!

    嗯,很完善的计划。

    这些话,他没有说出来,也不能说出来。

    “一号”不管咋看,都是站皇家一脉的,对这个新生一脉存在着一定的敌意。

    “所以,你打算如何应对?”

    “无法应对。”“一号”很淡定的道。“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旁观者。”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