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融天玉璧 (第4/5页)
三百正对自己生死未知之时,一个雄浑的声音却将他拉向了生来,这个声音似乎从天边传来一般,语气之间甚是和善,说道: “三百徒儿,你已醒转啦,师父给你预备了大礼,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你出鼎之后记得一一收取,可不能有缺。” 殷三百一听便知是自己的师父齐五岳的声音,连忙回话道: “师傅,徒儿醒转啦,你在何处,这又是什么地方?” 在终南山中多年,他不晓世事,于大礼这些身外之物,他并不如何在意,倒是比较关心自己所在的地方。 齐五岳便隐去殷三百是神仙托付给他之事而将其他经过与殷三百说了。 又说道: “嘿嘿!三百啊,为师要带着为师的苍刀到武林中走动走动了,这一身老骨头可痒的紧呢,是时候舒展一下拳脚了。” 还不忘嘱咐道: “你在融天阁好自修行。融天阁的炼器手法是有一手的,你若是学了个一招半式过来,日后你那黑刀和为师的苍刀都可以以养器的手法养着,那将来我们师徒两的宝刀也便越发锋利,使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啦。哎哟,我这苍刀多年不用,可已经是锈迹斑斑了,不知是否尚能杀敌。” 他没有提及融天阁的武功招式,言语中似乎认为融天阁的武功招式并不值得一提。 此时栾三山也插话道: “三百徒儿,你在鼎内好好修行,你可看到那融天玉璧,其上乃我们融天阁历年来的老祖宗对我阁招式的参悟,实乃不可多得的宝物,江湖人多少人想求一见而不得…” 话到此处顿了一顿,栾三山忙喊道: “欸!齐老头你眼睛往哪儿看,莫不是在偷看我阁的融天玉璧?” “哼!杂七杂八的狗屁招式,齐老儿我是不屑于看。” …… 两人又斗起嘴来。 殷三百忙说道: “弟子谨遵二位师父教诲,学成之后将大师父您的苍刀好好养着,融天玉璧上众位老祖宗参悟的招式弟子定会细看。齐五岳时在终南山之时便和他说过义弟栾老头云云,故而他喊齐五岳做大师父,栾三山自然便是二师父了。
同时他心中担心齐五岳安危,嘱咐道: “师傅您老人家也一定要小心为上,徒儿可算知道江湖凶险,可千万不能自大了。” 他自己连日来频频因为自傲受挫,便以为齐五岳也会如此,却不知齐五岳作为成名已久的人物,行事自然是小心的紧的。 栾三山说道: “三百徒儿,你在鼎中好好修行,你大师父嘴硬,命更硬,大可不必担心。” 殷三百笑道: “二师父您也要万分小心,您出山的消息暴露,又不知朝廷那边会有什么动作。”这些担心自然是刚才齐五岳对他讲述西安大牢前的经历时对他说的,齐五岳和栾三山二人虽然似老冤家一般各自不对付,但其实数十年来感情便如手足一般,相互之间是关心得紧。 栾三山说道: “五峰山系融天阁山门所在,一座五峰大阵经营这许多年,谅朝廷贼子也不敢造次。” 殷三百回道: “如此是甚好,徒儿我便是过于自大吃了大亏。” 齐五岳听出了爱徒言语中的气馁之情,语气柔和,说道: “三百啊,你自幼便和我在终南山修行,未曾见识过江湖中的厮杀,又开拓得十个识海,是以颇有些自傲,今次下山我已知道你颇受了些挫折,但是你也千万不要气馁,武林中成名已久的人物,就比如我,哪一个不是风里来雨里去才名动江湖的,期间的艰辛又有几个能知道,你只要不失初心,就不用气垒,初心犹在,便不失为一条好汉。” 齐五岳这话对殷三百说了,又未尝不是对自己所说。他向来爱自夸,那“比如我”三个字,便说得很重。 殷三百听得此话,自觉受用不尽,躬身说道: “弟子谨遵师父教诲。” 三人又聊了几句闲言。 齐五岳殷三百师徒二人道别之后,这一方世界便又重归寂静,殷三百兀自思量着齐五岳的话,恰逢湖中的锦鲤又跳出来一次,与前一次只有一只不同,这次跳出来的却是两只。这一方天地中也只有这一处是有变化的了。 殷三百被水声吸引,看向湖面,又看向了天水之间的小亭,见亭上那副对联: “上穷碧落下黄泉,快意人生三千年。” 心中想到,不知是哪位前辈高人所写,如若他是快意人生三千年,我可不就是落魄人生十几年了,而这十几年之中又几乎是在自大中度过的,心中不禁汗颜。转念他又想到:三千年?能活三千年的莫非是神仙? 他心中虽然知道前人吟诗作对总喜欢用夸大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之句,庐山的瀑布怎么可能如此之大,庐山瀑布虽有“三叠泉”的胜景,但瀑布,却哪里能和银河相媲美呢。写景之中的夸张手法他是见的多了,但是关于寿命的夸张,却是未曾看见,《庄子》逍遥游篇称“上古有大椿者,以三千岁为春,三千岁为秋。”但这是草木,又并非人类,即便是彭祖,也仅活了八百岁,却从未听说过活了三千岁的人。 这时他又看到了上联“上穷碧落下黄泉”,上至天堂下至地府全都去过,看过,游览过,若是三千年都似这般花月人间,真可谓快哉是也。 他的视线上移,又看见了“快哉亭”三字,心中顿觉一畅,想到融天阁的前辈竟能有如此胸襟和雅致,自己兀自为这一点小失意在这苦恼,实在是打不应该,不知快哉亭中又是怎样一番景色。他于是迈步向快哉亭行去。 踏进快哉亭,亭周横梁上画着仙鹤与融天鼎,画意恢弘古朴,实非等闲之辈能够绘制。站在亭内只感觉微风习习,水波不兴,隐隐有凭虚御风之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