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天朗棋局 (第1/1页)
朗朗读书声,回响在天地之间。 时空再次变幻,一座书院屹立在大地上,依山而建。 书舍中,无数五六岁的稚童端坐,跟随教台上的老师,一字一句念着词句。 李旭走在书舍前,脸上是淡淡的笑容,享受自己所处的环境。 他早已忘记了自己在佛族世界的做为,此刻更满足在书院里面的一切。 “子华,快要上课了,你还在这里干什么。” 苍老的声音响起,一名老教师出现在李旭的面前,皱眉问道。 子华是李旭的字,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在自己冠礼的时候,给自己取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王师。” 李旭恭敬行礼道。 对方是书院最老的教师,学问高深,和蔼无比,得到书院上下的尊重。 “恩。”王师轻轻点头,算是回应。 “王师,刚刚我从童堂来,回忆回忆当初自己授业的感觉。” 李旭没有隐瞒,已经到了瓶颈,想要借助曾经第一次学习时,自己的感觉,让自己能够更加强大。 书院的路,在心境上。 心境的提升,对于研究学问,有着极大的作用。 无论是在做诗词,亦或解析先贤学问的时候,都会让自己更加的通透,去了解,去诠释。 “你很有天赋,就是性子太过洒脱,需要好好沉淀。” 王师给出了答案。 其实,书院都很看好李旭,不然山长也不会收对方为亲传学生。 书院老师收徒是很严格,更何况学问更高的山长了,一生只有五个徒弟,李旭则是第六个。 “是,老师也说过。” 李旭惭愧起来,虚心接受王师的教导。 王师又说了一些李旭的问题,更多是性格上面,让对方的心境无法提升,难以更上一层楼,给出了一些办法,才背着手悠悠离开,哼着小曲。 李旭则是走向书院深处,沿着石头阶向上,前往自己学习的书舍。 整个书院,分为童院与理院。 童院是教导稚童的地方,是蒙学。 理院则是已经成年的学子,继续求学的地方,提升心境,研究先贤经典的地方。 除了一些表面的区别,内在区别在于理院,是没有真正授课的老师,都是里面的学子,充当老师,把自己理解、诠释的先贤经典,教授、谈论与其他学子互相印证。 理院建立在半山腰,一圈栅栏,像是凉亭一样的书舍。 微风吹过,暖洋洋,让书舍里面的学子,时刻保持清醒。 李旭到来,正好是一名学子刚准备授课、讨论,书舍里面已经坐了数人,都是与他同辈的学子,相互已经非常熟悉。 一一招呼,李旭找了一个位置。 授课的学子在等待片刻,确认没有会来,便开始自己关于某位先贤经典的阐述。 当他把自己解读、理解的经典说完,书舍变得热闹起来,数位学子都参与了谈论中,相互印证自己的理解,好不热闹。 李旭在其中,同样说了自己的想法,也认可别人,让自己对于某家,有了更一层的了解。 从中午一直到日落。 书舍内学子的谈论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已经有书童送来了饭食,点上了蜡烛。 大道之理流荡,那怕是最为浅显,都引得整个书院霞光肆意。 如果从外界看书院,会发现书院如一轮明月,在黑夜中,绽放明亮的光芒,滋润大地。 书舍学子的讨论,一直进行了三天,众人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每个人都有收获,却也有遗憾。 李旭疲惫无比,刚刚走出书舍,就被一个小书童拦住。 “师兄,山长请您去一趟。” 书童恭敬行礼道。 他是山长的书童,也有一定的聪慧,却做不到成为山长的弟子。 李旭点了点头,跟在书童后面,继续沿着石阶向上,直至来到山顶,看到了站在山顶八角凉亭的老师。 山顶很大,修建了一座八角凉亭,红柱绿瓦,每一角悬挂一个小铃铛,对应一座先贤雕像,是每一家代表人。
“老师。” 李旭看着自己老师的背影,恭敬行礼道。 那是一位老者,白发白须,面容柔和,身穿云袖白袍,一尘不染,腰间玉带缠绕,挂着稀世的玉佩,与一方小小的铜印,背对李旭,目光注视凉亭内,石桌上面的棋局。 天朗残局。 儒家至圣先师与仙人的残局,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无人能够解开。 传说,当年至圣先师游离红尘,到了这座无名山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等待,两人随即下了一局围棋,在走到最后的时候,至圣先师已经看到活路,准备认输。 那人却拒绝了,说了一句,仍有活路。 随即踏空而去,留下了凉亭里面的残局。 至圣先师则是深陷棋局,在未来某一日,悟道坐化。 把一生理解的大道之理,留在了棋局里面。 从此,天朗残局成为了后辈各家学子,朝拜的圣地。 当然也有人想要破开棋局,却都失败了,不过得到了难以想象的好处,成为某家先贤。 也正是因为天朗棋局的存在,当年至圣先师的学生,建立了这座书院。 李旭很疑惑,自己在拜师的时候,曾经来过一次山顶,看过一次天朗棋局,差点陷入里面,无法自拔,自己化道身死。 后来,自己的老师,就再也不允许自己前来。 他看到自己的老师没有回应自己,安静待在原地,那怕再疲惫,都没有露出不满的神情。 一站便是四五天,老师在研究天朗棋局,李旭则是安静待在原地。 时间仿佛定格了一样。 在两人都无法看到山顶情况下,书院下方,教授、学生,稚童都在关注山顶。 因为,从李旭踏足山顶的那一刻,整个书院都爆发出,无与伦比的道与理。 书阁、墨宝吾、后院,有先贤的投影出现。 先贤们在注视山顶,像是在等待什么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