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隐患与忘苦和尚 (第3/3页)
带着尊敬和钦佩外,还带着深深的羡慕。
人活一世,很少有人无欲无求; 年逾半百的善和从记事起就在寺里当和尚,而这一当就是五十年, 五十年的吃斋念佛,让善和成了一名合格的僧人,但他也仅仅是一名合格的僧人。 比起他的师兄善莲,善和的佛法修为差了很多, 如果说善莲死后能在这塔林中立下一座新的七级大石塔,那他或许只能立下一座三、五层的小石塔。 当了监寺和知客,使得善和整日与柴米油盐打交道, 知道自己在佛法一途难有开悟的一天,也就令善和把希望放到了兴盛金陵寺上。 可惜没赶上好时候的善和不光没有看到金陵寺的兴盛,反而见证了金陵寺从衰败到更加衰败的过程。 这就使得想在塔林内留下一段佳话的善和,越来越羡慕这些早就在塔林内立下了七层大石塔的高僧大德们。 手快速的捻着佛珠,表示着善和心中的不平静。 善于察言观色的宁正很快便发现了善和的异样, 想了想善和刚刚对着七层大石塔露出的羡慕表情,宁正便知道对方应该是想到了身后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身为和尚的善和虽然不能‘了却君王天下事’,但和俗世牵扯颇深的他应该也想‘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个在佛法一途没什么成就的僧人想要立下七级浮屠,那么除非他能让所有人认同这个僧人有足够大的功德。 千两难成渡海舟,万声齐赞方显德。 俗话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除了被救之人外谁又会认为一条命真的能顶的上死后的七级石塔呢? 人人称善日,万家生佛时。 当然善和再想成就身后事,可宁正都没有帮他的理由,毕竟哪怕善和身后事成就的再大,宁正也不能获得丝毫好处。 不对也不一定是丝毫好处没有,或许善和会给他弄上一大堆写满经文的佛经。 把游塔林当做游玩的王婵、王好姐妹听故事听的入神,姐妹俩都没瞧出善和的异样。 四人走着走着来到了第三十七行的七级大石塔。 “这第三十七行的七级大石塔乃是本寺一位叫忘苦的僧人的,说来这位忘苦前辈虽是本寺僧人,但本寺的僧众却对其知之甚少,甚至就连他为什么能立下这七级大石塔都一无所知。” 善和在介绍起这大石塔主人的时候脸上露出了苦涩, 这位在他看来无功无德的前辈僧人,竟然能在塔林内立下七级大石塔,这令他这个有着同样追求的僧人又怎能接受。 出于好奇宁正走到石塔处,用手拂去石碑上多年未清的厚重尘土, 随着尘土被清除,石碑上那记录忘苦和尚的碑文露了出来。 ‘弱冠享尽世间福,如梦如幻却无实;一夕落魄还僧来,终是黄衣换黄袍。’ ‘《楞严》千读终不悟,磬敲万声仍烦心;梦中时有故人来,野老吞声仍自艾。’ ‘生于洪武十年,亡于成化六年七月——愧僧忘苦。’ 石碑上的字并不多,加在一起也还不足百字。 心中默念了数遍,宁正发现有些股怪。 两首诗写的说不上好,而且诗中还表明其并非是自愿为僧的。 一个不是自愿为僧的僧人,最终却当了一辈子和尚; 一个写出‘《楞严》千读终不悟,磬敲万声仍烦心’的人,最终却被人立下了七级大石塔。 到底得是什么身份的人,才敢说出自己在二十多岁时就享尽世间福; 又得是什么样的人,才会为这样的僧人立下代表着高僧大德的七级大石塔。 能够决定在塔林中建什么级别石塔的,正常来说就只有金陵寺的历任方丈。 宁正没想到自己还没走到‘六十行’,就因为善和的几句话发现了金陵寺内的一个秘密。 这使得宁正不由得怀疑自己是否有着‘名侦探’的体质。 去长乐赌坊赌钱发现了长乐银上的秘密, 现在还没等查明长乐银上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就又发现了金陵寺僧人忘苦的秘密,宁正现在真感觉好奇心强不是什么好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