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中兴牧守之首 (第1/2页)
东方的天穹,一片火烧,像是浸了血,显出淡淡的红色,虽还不见秋日,却已然散发着燃烧的气息。 山东自河北的一处小道上,祝彪端坐在马背上,任由起伏,前后数千兵马,快步疾行。 一阵嘹亮的鹰啼响彻天空,身着白衣的俊俏少年郎纵马出列,取了锦帕缠在手臂上,那天穹之上的一个黑点盘旋而下,落在少年郎手臂上时,已化作一只通体雪白的海东青。 少年郎取了大块的牛rou喂食海东青,小心翼翼的从那锋利的鹰爪上端,取下一竹筒来,猛地振臂,那海东青顿时间凌空而起,飞至天际上空盘旋。 “这小再兴经过卢员外与王教头一番调教,如今臂力已是越发惊人了。”祝彪身旁的栾廷玉见了眼前一幕,朝着祝彪幽幽的说道。 祝彪莞尔一笑,道:“他还差得远呢。” “公子对小再兴也未免太苛刻了,小弟当年在这个年纪,还是个愣头青哩。”一旁的石宝也是开言道。 祝彪见说,只是一笑,并不答话,对于杨再兴,祝彪寄予了厚望,不仅是对杨邦乂投效的承诺,更是不愿其在那小商河悲壮而死。 这个两宋之交,似那常山赵子龙一般,白马银枪的绝世猛将,自该在历史长河中绽放那更为耀眼的光芒。 “师父并未苛刻再兴,玉不琢,不成器,师父说了,今日苦一些,来日便不容易死。”杨再兴拿着竹筒递给祝彪,朝着说话的石宝一身少年意气的应道。 石宝与栾廷玉见说,彼此对视一眼,俱是放声大笑,玩味道:“咱家小再兴有大志向哩!” 祝彪打开竹筒,抽出一张纸条,那纸条上只写着三字一个人名,却是让祝彪眉头紧紧的皱成一团。 钱伯言! 吴越王钱倧嫡派后人! 南宋中兴牧守之首! 进士出身、直秘阁,赐中散大夫、知袭庆府! 与郓州同年升格的兖州,如今的袭庆府,终是等来了它升格后的第一任长官,只祝彪想了许多人名,却是偏偏遗漏了此人。 祝彪心头一叹,这位新上任的袭庆府知府可不简单啊,想他如今已经年过五旬,却是在数年后的海州任上,面对十万流寇毫无惧色,并且成功招降。 建炎元年,以徽猷阁待制兼开封府尹,旋任尚书吏部侍郎,后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节制两浙、淮东兵马及福建枪杖手,平嘉兴陈通之乱。 朝廷将这样一位青史留名的名臣放在袭庆府,却是由不得祝彪不小心谨慎。 一旁的栾廷玉见祝彪看了纸条后,一脸的眉头紧锁,忍不住相问道:“公子,可是绣衣使的消息危急?” 祝彪见说,回过神来,微微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说道:“咱山东地界,往后便热闹了!” ...... 却说前夜张清在梁山泊连挫梁山锐气,救得呼延灼与朱仝脱身后,朱仝自领了济州残存兵马,回济州与张叔夜禀报;呼延灼自知没脸面见张叔夜,又在张清的邀请下,与其一道转至袭庆府。 袭庆府府衙之中,年过五旬的钱伯言一身朴素衣袍,端坐在案牍之后,查阅这袭庆府往年的陈年旧卷。 日落黄昏时候,堂下转入一衙役,朝着钱伯言躬身道:“相公,张都监回来了。” “只他一人么?”钱伯言仔细的看着手中书简,头也不抬的问道。 那衙役见说,应道:“与张都监一道回来的还有一人,身躯凛凛、仪表非凡,拎着一对钢鞭。” 钱伯言听罢,缓缓的放下手中书简,道:“请进来。” 那衙役领了命,转出堂外,不多时便领着张清与呼延灼走了进来,到得堂前,张清自怀中取出一枚令牌,朝着钱伯言躬身拱手道:“末将张清,与相公交令。” 钱伯言走下堂来,接过张清高举的令牌,笑道:“张都监辛苦了,且下去歇息吧。” 张清闻言,低着头眼中闪过一道警惕,却也不拖沓,当即起身,朝钱伯言施了一礼,躬身退出堂去。 待张清走后,钱伯言转过身来,朝着呼延灼说道:“将军便是那铁鞭王的嫡派后裔,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汝宁郡都统制,双鞭呼延灼吧!” 呼延灼见说,慌忙伏地,道:“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愧对先祖,当不得相公言语。” 听罢此言,钱伯言莞尔一笑,对着呼延灼道:“呼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