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民间_话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疗 (第1/2页)

    话疗是某些师承或祖传中医惯用的诊疗手段,说白了就是热心与患者互动,从拉家常入手,刻意提醒或引导,帮助患者认清发病的前因后果,即便用药欠火候,疗效依然显著,只因医患心心相印,诚则有信,信则神灵。

    传统医学是古人探讨生命哲学的艺术,话疗通神。谈话期间,患者的心结打开,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轨迹有了大致的了解,甚至萌生出防范于未然的思想觉悟。

    本人中医科班出身,早年曾经是公立医院的一员,自认为医生的职责是治病,在采集病人相关信息时实事求是即可,没必要放低姿态迎合患者。

    其实,医患之间是相互选择关系,即便是患者慕名而来,话疗的对象并不涉及下列六不治之辈。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倘若医者遇到上述人物,即使被其人胁迫,勒索,冠以道德谎言绑架,医者不必惊惧,宁背负一时骂名,莫学迂腐的东郭先生,爱心泛滥,面对自私自利的白眼狼无可奈何。

    回想当年实习时,带教的老师中不乏大慈大悲,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家。暖心交流,似星星之火,点亮了医者在大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患者的口碑,激励着医者不断学习,完善自身。从此角度上看,是无数患者成就了极少的医者。

    相互感恩的风气一旦行成,医患关系便情如鱼水了。

    曾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五实习时,我被安排到某市中医院。一日上午,我和另一位男同学轮转到内科脾胃病诊室抄方。

    主治医生姓李,中等身材,圆脸庞,黄红色面皮,有光泽。因为戴眼镜,五官并不突出,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李老师五十岁出头,说话方言浓重,但我耳窍虚灵能听得懂。

    据说李老师是家传的中医,调到市里工作半年多了,门诊量居上游。当时我们这些读过四年的医书的医学生,自认学富五车,并不看好那些土造的中医前辈。

    上午8点开诊,李老师准时踏入诊室。他坐到主持人的椅子上,先拿起我采集的门诊病历记录浏览一番,然后伸手为患者诊脉。3分钟后,我记录下李老师口授的脉像及诊断。接下来,李老师示范与患者沟通。

    在李老师循序善导下,从主诉入手,顺腾摸瓜,患者的话匣子很快打开。不知不觉中,时光打发掉第一波患者,手表指针走到十点半钟,在150分钟内,我俩实习生各自写下五则门诊病历,李老师平均15分钟诊治一位患者。

    姜还是老的辣。

    李老师知人知病,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让我从心底里折服。这时,我同学告假出门去方便,我起身为李老师沏茶,李老师在观摩我的随诊笔记,脸上露出笑意。李老师请喝茶!我毕恭毕敬奉上保温杯。好的好的!李老师欠身接过杯子,微微点头。李老师呷了一口茶,开始与我交谈,问我姓名,是哪里人,能否听清他的方言。我向李老师简介了自己,大胆猜测说李老师,您老家是在XX县吗。哦,不,XX县是我老家的邻县,我是XB县人。小吴同学,笔记写得好,你肾气十足啊,耳力不错嘛,能听得懂我讲的土话。嗯,上大一上半年,班上的几十位同学来自省内各地,口音各异,我记住了大部分同学的乡音。呵呵,小吴同学,我真羡慕你们呐,年轻时打下了雄厚的中医基础理论,西医理论也具备专科水准了。,只要大家肯努力,不出五年时间,你们的医术定会赶超过我,而我只有治疗脾胃病这一招熟络一些……李老师感叹道。

    一招鲜吃遍天下。也许李老师脱颖而出,从基层提拔到市区,靠的就是它了。接下来,李老师开始评判我的门诊记录。一般情况,主诉,既往史,望闻问三项内容由实习生采集填写,而触诊,舌苔,脉像,诊断,中医辩证,立法,处方等关键所在,须带教老师口授,实习生做记录。

    我们师徒二人交谈了6分钟,我的同学疾步回到诊室,身后跟随着一位农村打扮的老汉,身材高大魁梧,略微有些驼背,头发花白,浓眉大眼,鼻直口阔。只是面色面色蜡黄,口唇发白,下巴刮得光溜溜的,清瘦的脸庞皱纹满布,彰显出此大半生岁月里,生活是多么艰辛困苦。

    李老师,这位老大爷是专门到市里找你看胃病的。我同学回头介绍来人。哦,老哥哥辛苦你了,快坐下来歇歇脚。小吴同学,窗台上有空杯子,拿来涮一涮倒上热水。李老师起身招呼着。哎呦,我谢谢李医生,也谢谢两位小大夫啦,农村大爷受宠若惊,躬身点头向我们三人致意。

    老大爷双手接过半玻璃杯热水,立刻送到嘴边,饮了一小口,并不嫌烫,然后坐在诊案旁边,伸出一条胳膊准备号脉,另一只手掌按在胃区,眉头轻皱。

    每日磨练望闻问切,直觉告诉我,老大爷的胃病是虚寒性的,他的胃部喜温喜按。老大爷呈现出的贫血貌,胃溃疡伴胃出血无疑。因为他是李老师的同乡,首诊直接由李老师上手。

    李老师宁心静气诊脉,我的目光不离李老师切脉的三个指头。6分钟左右时间,两脉诊毕。李老师示意我俩动手切脉,病人回身胳膊伸到我面前。我中指找准挠骨小头位置定关,食指无名指分别是落在前寸后尺部位。李老师点头中肯,老大爷和善的目光盯住我的脸。我微合二目,意注指端,仿佛将三指不停地延伸,潜入患者体内。我从86年接触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