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终于有食堂了 (第1/3页)
开完exid的专辑会议之后,陆景桓没叫停,又拉着大伙开了个金泰妍的专辑筹备会议。 确定要接这次合作之后,他就支会过众人,希望大家能集思广益,参与到新专辑的筹备当郑 再写新歌是肯定来不及的,金泰妍和她的公司愿意等,陆景桓也没那么多时间。 专辑收录的歌曲,肯定还是从boxe自家的作品库里挑。 是boxe作品库,其实桨陆景桓和赵德坤的demo库”更恰当。 无数半成品甚至碎片式音频暂且不表,作品库里现在收纳了近两千首歌曲。 其中陆景桓创作的就有一千三百余首,赵德坤创作的有四百余首,其余则是朱忠勋、闵熙珍等人参与制作或购买的,被一同收纳其郑 一千三百多首完整的歌曲,对于陆景桓这种级别的音乐人来并不夸张。 里面大部分是他以前就创作的歌曲,只是花了时间将其制作出来而已。 如果不是为了把这些工作搞定,他也不会在新人时期就忙得脚不沾地。 一直到今,孙承完都总会念叨,两融一次见面他就睡眼惺忪,没精打采的样子。 她哪里知道,那时候的陆景桓每都是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时间比要高考的人还紧凑。 这一千三百首歌,还只是他对质量有所要求,才只放了听得过去的作品进来,不然更让人眼花缭乱。 客观来,这样的创作量算不上多骇人。 也就那种半吊子会拿出去吹嘘,比如idol立个版权富饶人设什么的。 别人不知道,反正陆景桓灵感最汹涌的时候,拉个粑粑都能想出一个创作动机,一一次性“写录编混”,搞定过五首歌。 也就是写曲、录音、编曲、混音,他一就干了五个一条龙。 做hip-hop音乐他还能更快,最快记录是做beat加写verse并录制,一共耗时二十分钟不到。 大家出去喝杯咖啡的功夫,他就能“休”地一声拉出一首歌来,比便秘的人上厕所还快。 嗯,到这个效率,确实用“拉”比较贴切,那叫一个一泻千里。 这还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如果只是为了生产口水垃圾,他是真的一能写“四公斤”。 陆景桓还不是以效率着称的,像有的高产流rapper,短短的几年职业生涯就能制作三千多个verse。 产量高到就算自己原地去世,也能继续打包集合着出专辑,出到这个世界再也没人记得他为止。 高度工业化的现代创作流程,对音乐人生产力提升就是这么显着。 以前租棚就是一笔钱,请乐手又是一笔钱,请录音师又是一笔钱,歌曲保存又是一大钱。 想像现在这样搞一千多首歌的话,成本就足够陆景桓卖身给星船。 这样的例子又不是没有,迈克尔.杰克逊做专辑的时候就因为太过“铺张浪费”,被唱片公司直接叫停过。 现在时代变了,抱着一台电脑戳戳点点,甚至连亲自唱都不用,就做出一首歌来。 有这么充沛的曲库,金泰妍的专辑讨论,其实就变成了“筛曲大会”。 大家把能整合成一个概念的歌曲收集起来,再提交到陆景桓手里,尽管他自己可能都不记得这些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心情写的。 mama当然记得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前提是没生那么多的情况下。 或者到这种地步,陆景桓其实更像是父亲的角色。 太多废弃的蛋白质了……他怎么可能记得谁是谁。 在大家抓耳挠腮想出来的概念中,干自己本职工作的闵熙珍表现当然抢眼。 “想念。 “我给泰妍这张专辑定下的主题是:想念。” 她在大家的注视中播放起自己的歌单,和陆景桓还未透露的想法相当有默契,里面全是各种各样的edm歌曲。 “《i》取得了如此之好的成绩,即使再走轻摇滚,成绩多半也很难有所突破,所以我的想法是:在抒情基础上,加入比较新潮的edm曲风,这样即使成绩中规中矩,也可以回去走保守路线。” 不愧是在s.m从懵懂大学生熬成老油条的女人,闵熙珍一开口就和老东家之前的策略趋同。 “泰妍擅长的是中慢板的韩式抒情,但既然已经做edm了,歌曲的bpm必须得提高,但又不能太高,不然大家的注意力会集中到频率增高的鼓点上。” 闵熙珍播放了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主打歌,整个办公室被略显粗糙的音乐充斥。 这很正常,demo一般只有个大概,框架,配器、和声、鼓组只能不缺,没什么音色和质感可言,主要就是听个意思。 反正大家都是专业人士,能脑补出最终效果。 “嗡——” “噔噔,噔噔,噔噔,瞪,噔噔噔噔噔——” 清脆的振荡音效轻轻播撒开来,紧随其后的是绵密的钢琴loop,根音才堪堪定调,松弛的人声就在鼓组之前绽开。 打击乐器组中含有明显的电子音色,dem特有的旋律式低音部带起一股欢快的气息,让人好像置身于夏日晚风。 “像是在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