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回 恍然大悟 (第2/2页)
所知,如果再等下去,万一杨湛等人知情后有所防备,那时候要再去西台就难了。” 诚如妙笔生所言,当年狂刀老祖能横扫整个武林,杨湛得他衣钵,自然也能做得到。如果这次去慈航庵失去先发制人的优势,那便是所有门派一起上去挂月峰也无济于事。群雄对此深为赞同,司马重城亦是担心杨湛有备之后难以对付,届时如果天下所有门派都在的话,其不让自己颜面扫地? “不错,慈航庵的尼姑们应该正在返回西台的路上,而杨湛也未必知道我们正在追缉于他,如果此刻加紧出发,便正好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司马重城得意说道。 赵承宗不禁暗暗舒了口气,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便就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接下来的事情就只是谁去挂月峰的问题了。而这个问题,却也在司马重城心里回转。 “天下武林门派不日就要汇合于此,贫道初做武林盟主……”司马重城面露无奈的说道。 但不待司马重城讲完,赵承宗却爽朗笑道:“司马盟主初登大位,自然要大展身手的为武林除去此害,如此其他门派必定震服不已,日后必定紧紧追随左右,如此武林可太平矣。” 司马重城正欲辩解,但场下随即有人推波助澜的说道:“司马盟主武功天下无双,此番若制服那杨湛,我等誓死追随。” 司马重城面露难色,但此刻妙笔生却念念有词的在一个彩色本子上书写起来:“绍兴三十一年初冬,新任武林盟主司马真人于临安城郊号令天下群雄缉拿武林祸首杨湛……” 众人皆放眼望去,但见妙笔生手中的本子上赫然写着“武林风云榜”五个大字,却是个个羡艳不已。须知妙笔生眼界甚高,非重大事件或传奇人物而不写,便就是那武林大会上一等一的高手,他也不过是聊聊几笔带过。如今围剿杨湛能荣登此榜并被大书特书,日后自当传诵千古。 这般情形,司马重城却哪里还好意思再推搪下去,便吸了一口气说道:“所谓兵贵神速,贫道这就带群雄去一趟挂月峰,还劳烦赵庄主代为接待其他门派人士。” 司马重城一答应下来,妙笔生又在本子上写下诸如“豪气云干”等誉美字句。如此,众人还不纷纷报名一同前去讨伐慈航庵?而司马重城深知杨湛武功卓绝,却也不敢小瞧与他,自然希望去的人越多越好。
但此刻赵承宗却连连招呼大家安静下来,接着才有条不紊的说道:“西台地势险要,又处于金贼管控区域,去的人太多了反而不妙。” “赵庄主言之有理,此去人选宜精不宜众,司马盟主还是在众人之中选出各路好手来。”郭元刚说道。 司马重城无从反驳,只得无奈点头赞许。只是这人选既然说了要选精的,就必然会舍弃庸碌之众,可谁又愿意在当众之下承认自己是范范之辈?对于司马重城来说,这又是一个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情。 赵承宗见司马重城举棋不定,便朗声说道:“武林大会上郭帮主技压群雄,乃尽得刚猛之道,必是人选之一。” 众人皆赞服不已,郭元刚随即恭敬回礼。 “太虚观三清的无为剑阵举世无双,在制服杨湛过程中必定大有作用。”赵承宗又说道。 灵虚真人随即作辑道:“贫道与两位师弟必定竭尽所能。” “关东铁笔武功了得,在关外人脉甚广,亦是当选之一。”赵承宗说道。 邓九霄却稍稍凝神的看了赵承宗一眼,虽然自己识得关外多位官员、守将,但此事一直低调处之,非极为亲近之人而不能知晓,赵承宗却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却在邓九霄思索之时,周铉翁却不以为然的“哈哈”大笑起来。众人皆不解,便都细细打量住了他。 “好一个铁面无私的关东铁笔,想不到竟然与敌邦官员私通。”周铉翁鄙夷的说道。 众人顿时怒目盯住邓九霄,目光中流露出的皆是严正拷问的神情,此情此景,邓九霄俨然就是一个卖国通敌的叛徒了。或许这就是邓九霄为何一直保密自己在关外人脉的缘故。 只是邓九霄清者自清,便只不屑说道:“邓某结交官员皆是正直人士,且多为故土国人,绝非如你所说那般不堪。” 但在战事纷纭的年代,人们只相信是敌非友的道理,邓九霄这般说辞实在显得有些无力。 “赵庄主,此去五台山乃是追拿一个中原武林的败类,却何必惊动官府,尤其还是敌邦官府?而周某久居山西,对其中人文地理也算了如指掌,让周某去岂不更加合适?”周铉翁得意说道。 四周立刻有人赞同起来,但胡半翁却用铁杖狠狠跺了下地面骂道:“邓公为人光明磊落,却被你讥为卖国之徒,可见你这人气量狭小,心思恶毒。此去乃进入金贼管控之地,各种风险皆无定数,若真要遇到危险了,只怕咱们的新盟主都要被你卖了不可。” 周铉翁却是气的脸色发紫,便连连与之对骂起来。司马重城知道他们是因武林大会比试结怨,却也不愿二人就此大打出手,便连连上前劝阻。 只是胡半翁这一席话却让司马重城有了选择,便见他安抚好周、胡二人后才说道:“此去毕竟是深入金贼腹地,沿途关卡众多,若无各方关系,只怕难以顺利到达五台山。便就算到了挂月峰,万一杨湛与金人有所勾结,联合官府来对付我们,岂不坏了大事?所以还是得由关东铁笔与我们同去为好。” 当然,更重要的是司马重城如今乃赵宋册封的灵真大国师,虽无实际官职,但也是入得庙堂之人,如果金人知道他入境了,岂不挟持一番?如此,司马重城还真是庆幸其中有个广结金国官场大员的伙伴。 郭元刚、太虚观三清等人皆纷纷首肯,赵承宗与妙笔生亦是赞成。但司马重城随即又对邓九霄说道:“关东铁笔素有亮节,邓公宜多劝那些人善待故土国民,待王师北去之日亦要让其多加相助。” 邓九霄只默默的点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