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真正的木匠(三) (第1/5页)
现在所称呼的木匠其实大部分都是钉子木匠和机器木匠。。。。如同虚设。真正的木匠有一种傲气,而这些钉子木匠,会用个刨子,做个小板凳小勺子之类的。。。。所谓的木匠也有一种傲气就让人很不以为然。然而那种真真正正的木匠现在是少之又少,下面就来具体说一说什么才算得上真正的木匠与木匠的一切 人类的发展,经过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直至进入现代社会,石器和青铜器早已成为被珍藏的古文物,但木器的使用,却是延续至今。 木业,是专门以木材为原料加工制作器物的行业。木匠,是专门从事木业的手艺人。这里所说的木匠,又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前拜师学艺,而后走进新社会,生活劳动了几十年的乡村木匠。他们继承了这个行业的古老传统和技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前辈匠人的形象和身影。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木匠。一个腰际围裹着兽皮的原始人,有意识地从地上或树上取来一段粗树枝,然后把树枝上细碎的枝杈去掉,并着意用石头打磨几下,最后做成一根光滑适手,使用得力的棍棒,用来攻击猎物,或防御猛兽的攻击。同伴们非常羡慕他的工具,于是他制作了更多的棍棒分送给其他原始人。这个棍棒的制造者,就是最原始的木匠。 人类的发展,经过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直至进入现代社会,石器和青铜器早已成为被珍藏的古文物,但木器的使用,却是延续至今。 江河中滚滚涌动的波涛,既激扬起璀璨的浪花,也淘涮着石砾和泥沙。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定了人类文化的新旧更替与演化消长。许多传统行业技艺,在这种更替与演化中,失去了他昔日的辉煌。 据说,在美国已有一百多种古老行业不复存在。在中国,也同样有许多传统行业消失或蜕变改形,或者成为应用范围极小,只有在古装电视剧中才显露一下的道具似的行当。就木业而言,橡胶轮胎彻底的淘汰了板轮匠;桶匠、鞍子匠,不再是拥有广阔市场的作行;随着钢筋水泥及新型建材的普及,使原来以木材为主的民用住宅,基本改变了结构;而家族意识的淡化,和城乡建设的统一规划,也使曾被人称道的四合院成为了“保留项目”;马车不再是运输的主力,农业机械取代了旧式农具;室内家具的生产规模化、商品化,更方便了人们的需求和选择;丧葬制度的改革和推广,几乎使人们忘却了棺椁……许许多多过去用木材制作的器物,都被物美价廉的新产品更新取代。 新的建筑格局,新的建筑材料,新的供求观念,强烈地冲击着旧式木业。木匠们也因失去了出售技艺的市场而歇业改行。不再青睐这一行业的年轻人,更使木匠师傅们失去了传业对象。许多代代相传的行业技能,由于没了用场,逐渐被丢弃遗忘。传统的,曾经拥有几千年辉煌的木匠行业如今已是业老珠黄。 虽然,从事木业的仍大有人在,但他们已不是传统的“木匠”,他们是新生的或是由“木匠”演变成的现代型“木工”。 木匠与木工(姑且如此称之,以示区别)在内涵和形式上有很大区别,就如亭台楼榭之楼与现代社区之楼,虽同类但不同型。他们之间有哪些不同呢? 称呼本身已然不同。一定的形式必定包含一定的内容。名称的改变,必然是因为内涵的变化。木匠这种称呼似乎已成隔世,现在的人们,包括原来的木匠,只用“木工”这个称呼。 外观形象不同。现代木工大都接受些文化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给人以精明、精干的印象。过去的木匠,大多不识字,纯朴的形象多一些。过去的木匠随身背挎的是个木制的“家伙斗子”,由于工具的电动机械化,现代木工只需肩挎着帆布工具兜子。 过去的木匠,是流动的小作坊式的自由劳动者,走村串乡为雇主服务,为在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特别重视个人在民众中的名声。他们对雇主非常负责,工作尽心。一方面是由于职业道德和行业本能使然,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需要借重雇主的口碑。 现代木工大多依附于某生产单位。诸如建筑公司,木器厂,或者某工厂、某单位内部的木工车间,木工班组。他们是工厂或公司的工人,听命于公司老板或工厂领导。他们间接地为消费者服务,与消费者不直接发生金钱关系。虽然仍有一些流动木工,走街串巷,上门为雇主服务,但他与雇主之间似乎只存在劳务与报酬的简单关系。你用木工吗?干什么活儿?给多少钱?双方约成,劳务关系成立。劳务结束,关系解除,再见面时形同路人。过去的木匠与雇主之间有一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互相感谢之情。这种情感在雇用关系解除后,甚至能延续几十年。 过去的木匠,因为匠作范围广,打造的东西种类多,内容庞杂,大量的手工cao作,客观上造就了他们必须具备全面的技能。而现代木工,分工较细,服务范围比较局限,相对来说,技术适应范围没有过去的木匠广。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大量的机械化作业,减轻了木工的劳动强度,但同时也削弱了木工的手工cao作技能,准确熟练的手工技能已不再是评价优劣的重要条件,而能够不断地接受新信息,新潮流,才是一个优秀木工的先决条件。 现代木工对过去木匠的许多“讲究”不再讲究。 现代木工也有傲性,但冷傲多些,有时又傲不起来。过去木匠的傲性表现的含蓄,但很彻底。 用尺不同。过去,木匠用营造尺。现代木工用米尺。而正向着现代木工蜕变的木匠,不得不使用这两种尺。做新式活儿用米尺,做旧式活儿用营造尺,或将两种尺换算后使用。 总之,从事旧式木业的木匠连同他们的作业内容,离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去了。 写文章的作者总要在作品上署名。铁器铺的铁匠也常在自己打造的器物上留下印记。但是,尽管在人们生活的地方,目光所及,大到宫殿楼阁,小到桌椅板凳,到处都是木匠的作品,却见不到作者的名号。木器伴随着人类的生活,木匠们以匠人的心智和灵巧的双手,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的,木匠的工作技术绝算不上尖端,木匠们也根本没有想过是否会得到什么纪念。他们似乎只是为了生活而劳作,规规矩矩地做事,规规矩矩地做人,一代又一代,默默无怨,把汗水洒在大地上,把智慧的结晶留在人间。 时间的灰尘悄无声息地落在历史画面上,年年岁岁,灰尘厚积,历史渐渐被掩去真面目,被后人奋力发掘出的所谓真实,不过只是当时的遗残,当时的一斑。 《木匠艺事》不为传承,也不为纪念,只为他曾经有过,曾经发生在人世间。今天的人,应该把昨天的事,传记给明天。 木匠旧事 木业的分作 解放前的木匠行业,主要分为大木作和小器作两个作行。 小器作的活计精致小巧,用料讲究,做工细腻,以加工制做室内装饰和摆放物为主。服务对象多是较富有的人家儿。作坊设在城里。 大木作,基本没有固定的作坊,木匠们走村串乡上门为雇主服务。雇主备料,木匠加工。主业是房屋建筑,包括木架和门窗的打造。大木作用料将就,几乎所有树种的木料都可一用。 室内家具和丧葬棺椁的打造,分别由嫁妆铺和棺材铺经营着。 箍桶匠,鞍子匠和板轮匠,也属于木匠行业。箍桶匠专门做木桶木盆之类,鞍子匠专门做骡马毛驴背上的鞍子,板轮匠专做木轱辘车。他们是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