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算学(李乐水) (第2/2页)
院子。头进是店堂门面,二进是存货仓库,两进之间有夹弄和封火墙相隔。每进设前、后天井,左、右有廊屋相连,呈环形通达之状,格外气派。正门正对着街市,门前青石铺就的三级台阶被进出宾客的脚板磨得镜面也似的亮。门堂上挂着商号的牌匾,黑匾金字儿,金光闪闪的“黄和兴”的三个大字,李乐水辨认了下落款,依稀认得这三个字是出自陈眉公之手。 黄掌柜已经预先在门外等候,从正门迎入后宅内。后宅的规模也不下,错落的分布着几进小院子,有掌柜住的,有账房文牍住的,还有出师和未出师的伙计们住的。希尼娅先被安置在内院,又带李乐水去看在外院的住处。 到了晚上,黄掌柜摆酒为李乐水接风,希尼娅虽是东家女儿,但终究是妇道人家没有随席。酒,自古以来就是商场上最好了润滑剂。几杯下肚,李乐水就和黄掌柜和其伙计们熟络了。酒桌上,黄掌柜,账房,伙计们是轮番上前进酒,从黄昏一直喝道到半夜才散去。 第二天日上三杆后,就见黄掌柜背着手从外面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瘦高个,李乐水认得,这是黄合兴号的账房程子嘉,昨晚的席上没少给自己敬酒。此刻程子嘉怀里正抱着一摞账簿,不紧不慢的跟在黄明佐身后。 黄明佐把身后还跟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瘦高个,李乐水认得,这是黄合兴号的账房程子嘉,昨晚的席上没少给自己敬酒。此刻程子嘉怀里正抱着一摞账簿,不紧不慢的跟在黄明佐身后。 黄明佐进屋后先给李乐水打招呼,说道:“李先生,连日车马辛劳,昨夜休息的可好”。 李乐水,摇了摇欲裂的头苦笑道:“黄掌柜、程账房昨晚可把小弟灌得不轻,头到现在还痛呢”。 黄明佐听罢,连忙招呼院里得一个伙计进来让他到自己房里取些茶叶,沏上端来。不一会,伙计托着沏好的茶的茶盘送进屋来,黄明佐给李乐水介绍:“这是八闽名茶建州的龙焙,今春的新茶,最是醒酒,哥哥我平日里也不太常用,兄弟你是贵客,先吃一杯。” 李乐水听这一说,倒是有点局促,说:“小弟是个俗人,哪里会品茶,只会驴饮,只怕糟蹋了掌柜的好茶了。” 黄明佐摆手道:“你我都是生意人,在读书人眼里,哪个不是俗人,他们嫌我们一身铜臭,我还嫌他们一身酸气呢”,黄掌柜,顿了下,突然又想到程账房还在身边,忙补上句:“子嘉,你可没算在内哦”。 程子嘉道:“掌柜见笑,子嘉不过读过几天书,认得几个字,算不上什么读书人,有辱斯文,惭愧啊”。
李乐水见状解围说:“读书人也有大儒小儒,吟花咏柳之辈不过是小儒,经世致用才是大儒。: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意场也是不容易。” 这话一下子说的黄程二人心里去了,连声称好。 三人喝了杯茶后,黄掌柜把转到正题,说:“我帮东家看这泉州的生意也有五六年了,总还算没辜负东家的嘱托,李先生此次代表东家来商号,账目一定要看个清楚,这不,我让程账房把号上的去年的日清账,总簿都搬了过来,请李先生过目。” 李乐水一听这番话,明白黄掌柜对自己的到来还心存些忌讳,连忙解释说:“黄掌柜,你想的太多了,我就是一个跑腿跟班的人物,黄先生可能觉得我是个新手,派我来跟在这黄掌柜身边多学点本事,哪有资格查商号的账啊。另外,黄掌柜,别再以先生二字称呼小弟,折杀我了,就叫我乐水好了。” 黄明佐听了这话,接着话茬:“那你也老别叫我黄掌柜,我看这样,我也痴长几岁,不见外的话,你就叫我黄大哥吧”。 李乐水立刻对黄明佐叫了句:“黄大哥”,一转脸对着程子嘉喊了句:“程二哥”。说罢三人都笑了。 黄明佐接着说道:“不管乐水你是代东家来查账也好,还是来我这学本事也好,这账簿你总得看看,就是学做生意那也得学看账簿”。 李乐水想了想,觉得此话也在理,就不再推脱,伸手接过一本账簿说:“那我就要向二位兄长多请教了。”说罢他打开账簿,定目一瞧,这一看不要紧,李乐水当场就傻了眼。 李乐水手头的这本账,是用全白纸装订,每一页都被对折成八格,每格内都有只有一笔,每笔书写有高有低,最要命的是,账上的繁体汉字李乐水固然认识,但文字间夹杂这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让李乐水如同见了天书般的一头雾水。 他只得很尴尬的指着这些符号向程子嘉请教:“程二哥这……这些字,小弟愚钝,实在是不认得”。 程子嘉抬了抬眉,颇为惊讶的问道:“原来你不认得草码啊?” 李乐水干笑了两声,说:“在海外没见过这东西”。 程子嘉解释道:“草码就是草体的数字,方便书写。你看这〡就是一,〢是二,〣是三,〤是四,〥是五,〦是六,〧是七,〨是八,〩是九,你拿的那本账,是低本草帐,数目都是用草码书写。” 李乐水颇有兴趣的说:“哦,这和我们用的阿拉伯数字倒是有几分相像。” “谁的伯?”程子嘉不知道阿拉伯是何物。 “噢,是我们用来笔算和计数用的数字符号,是一个叫阿拉伯①的国家发明的”。 “笔算又是何等事务”程子嘉又被新名词迷惑。 “笔算就是用笔计算啊,你们不会笔算吗?”李乐水刚才因为不认草码跌了面子,现在一看有机会扳回一点份儿,就顺势反问道。 “呵呵,”在旁边的黄明佐笑了起来,“乐水啊,你这可是班门弄斧了,子嘉可是算术世家,不但如此子嘉那更有一手双龙戏珠的绝技”。 程子嘉对此倒是谦虚,说道“家父虽对算学略有小得,但也只听过筹算和珠算,对笔算也未有所闻,子嘉愿请教一二。” 黄明佐一摆手,说道:“咱们是生意人,有句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出题,子嘉你用你家传的珠算,乐水你用你“大伯”的笔算,咱赛上一赛”顿了下,又说道,“笔算,嗯,乐水,你要备笔墨吗?” 李乐水心想用毛笔自己肯定用不惯,就叫人找了根木棍,蘸上墨在纸上画。令李乐水吃惊的是程子嘉,居然拿出两个算盘来,稍后他才知道,程子嘉的所谓双龙戏珠的绝技,就是左右两只手同时各打一个算盘,一只手计算,一只手演查。这门功夫整个泉州府也找出不出第二个人来。 很快两方准备妥当,黄明佐备了十道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让程子嘉和李乐水同时开始计算。 程子嘉不愧家学渊源,双手拨动算珠纷飞,十道比试中赢了九场,李乐水憋足了力气方赢了一场,尚不知是否是程子嘉有意相让。 这结果让黄明佐十分满意,笑道:“看来还是我中国的珠算厉害,远胜外国的什么叔叔伯伯”。 程子嘉却摇了摇头说:“珠算虽迅捷,但终须借助算盘,乐水老弟不用珠,不用筹,单凭一支笔也能算得无误,更为实用,不知乐水老弟能否把这算式传授给在下。” 这个李乐水倒没准备藏私,答应今后一定会倾囊传授所学。 ①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李乐水这里是有意简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