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回 刀上听阴雨 (第1/2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武圣君为民舍命,振奋了百姓们的心,但这也就是一腔热血空撒,几个锦衣卫挥刀砍杀,就像屠戮一样,寒风饮血,赶尽杀绝… 绫剑心下暗痛,想这善恶有报,这作恶多端的锦衣卫,如此煞极,怕是日子长不了,这平日里宁静祥和的腰村,此时便如人间炼狱一般,也是不敢怠慢,以免惹的麻烦,悄身撤去,绫剑从腰村西进行的不久,见一片荒山野岭,但却有一石庙别外突出,心下好奇,寻路进去,这庙眼见不是当朝建筑,里面尘土封,桌木烂,庙厅终有一灵牌,牌前香断火碎,绫剑走进,擦拭灵牌上尘土,心下深思,原这灵牌上书“罗将军燕云十八骑”,原是那隋末罗艺将军之庙,绫剑见英雄灵牌,毕恭毕敬,退身叩首三拜,抬头又见台桌墙后刻字,乃是:“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绫剑读地此诗词,心下不快。 燕云十八骑,正那隋唐时期靖边侯罗艺将军组建的骑兵部队,流言传道他们由十八人组成,身穿麻衣,蒙面黑披,踏着胡人马靴,马靴插着铁匕首,十八人背着十八只劲弓,也都带着清一色的圆月弯刀。活动在塞外大漠,极少踏足中原。但每次出现时,但每每见其身影,都是异族一大噩梦,。《新唐书》有载北突厥曾大举入侵中原,罗艺将军率“燕云十八骑”奇袭进攻,大败突厥。十八骑乘胜追击,深入茫茫草原反击突厥居住地,屠杀百姓数万人,突厥异族自此视罗艺为“妖魔”,罗艺因而名震四海。绫剑观物思故,正谓一将功成万骨灰,若是别时,定当万般感叹英雄事,不过此时,刚看得锦衣卫杀戮屠戮,心下想得,若是在那古突厥百姓眼里,那燕云十八骑与锦衣卫又有何异,不过是带刀恶魔而已。 天色已晚,夕阳将近,卢绫剑此时在此庙中,无物充饥,可也是累得了,无心其他,即绕到石庙后堂,过了门介,脚下一绊,险的跌了,低头细看,尘埋土掩,地上尽皆前朝兵刃,心里烦恼,四下看了看有没有容身之地,内堂侧,一排狭长木板,绫剑走进,手掸木板,突感松动,即用力一抽,木板微移,绫剑蹲下仔瞧这狭长之木,似是一木盒,看得像那西藏血刀门刀棺材,绫剑心想:“罗艺将军死之非此处,这石庙应当不是罗将军之墓,但此处为何遍地兵刃,又有着狭长刀棺。不如想法子,开了瞧瞧,又不是人棺,瞻得先贤之物,也非不敬。”卢绫剑思过,抽佩剑斜划,割开道棺木板,双手推力,挪开木板,待会身再看那棺内,不觉心中一震。 寒光粼粼,冷气逼人,原是那刀棺之内斜并列着一齐铁刀,细数,正是十八把,绫剑大惊,又是心下骇然,更是诧异非常,怎地?原是开刀棺之际,绫剑突觉一股寒气逼来,开始觉得是心中感觉,即伸手摸那把把铁刀,皆是酥麻一般,如触寒冰,习武之人见宝器怎不心动,也不得犹豫,从阵列之中抄出一把铁刀,刀气凛冽,好似握着一杆白冰,细细想来,刀身又是轻盈不重,绫剑右手持刀,左手佩剑,相互击去,两铁相交划音,佩剑映声而断,“果然好刀!”绫剑不觉一呼。 卢绫剑虽遇此幸事,但身处荒野,无朋无友,明日不知安在,也是瞬了低沉,把玩了一会儿那铁刀,又是放于地上,盖了刀棺斜躺上面,身子放松了,闭目欲睡,又是无眠,深夜映着月光,瞧见那石庙周壁之些许壁画,自是那隋末燕云骑兵杀戮征战之图,绫剑看了看他们使刀手法,不时也觉得困倦,不知觉也就睡了过去。 早观一见日,不觉不异寒,燕京地处虽是早春,却是仍如冬日寒冷,乃这洛阳古城,自是已经春暖,鸟语花香,青草味浓,城外东北十里处,乃是白马寺,相传乃汉代明帝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寻经问道。踏上西域求经的茫茫征途征途。在历史上著名的大月氏国,遇见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人,蔡音诚请二位高僧东去中原宣经讲道。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应和东汉使者一起,使白马驮载经书法器,抵达汉都洛阳,汉明帝见西域高僧,大喜,亲下迎接,招待他们在“鸿胪寺”暂住。汉明帝又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建造寺庙。汉明帝为纪念白马驮经,赐名“白马寺”。著名的《四十二章经》即是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在此译出的,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白马寺前二位僧人身着异常,似是番邦人士,不时,道远一人骑马奔来,近得寺门,翻身下马,面见二位番邦人,有礼有道:“在下长留堂主何日天,拜见柳枭,穆羽二位达摩高僧。”… 未及那二位僧人答复,何日天拔剑猛刺,穆羽翻身一躲,柳枭更是惊诧,问道:“日天?何意?”何日天也不讲话,顾自挥剑斩击,那二人哪敢怠慢,出招相对,不时辰,道边又奔来一白马,仔细瞧了,见一女子素颜秀衣,乃是长留花一晴,不知来此为何,见日天与认相斗,跳了马抄剑相助,俩剑四掌,架空破影。 斗了一会儿,穆羽突然灵机一转,领会了何日天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