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家子_第026章 负重登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6章 负重登山 (第1/2页)

    从山脚到山顶大约两公里路程,越往上坡度越陡,山道两边是一片片果树林以及小块的庄稼地,而山上只有几户人家,泥巴墙,茅草房,像林家的老宅,其中一半的人家耐不住山里寂寞,搬到农民街附近居住,那里有两家早已破产的集体小企业,留下大片无人过问的宿舍和厂房,于是山上剩下了些残墙断垣。

    登上半坡,放下石头,呼吸着山间的新鲜空气,放眼望去,山下的房子犹如火柴盒,火车好像长长的爬虫,远离了农民街,远离了人多的地方,世界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我从来就不喜欢去旅游景点,为什么?再美的风景,许多人去践踏,垃圾遍地,闹哄哄的,加上为了经济利益,修筑大量的仿古建筑,人文景观,茶坊旅店,即便过去是原生态,经过人为破坏,也不算原生态了,去观光,能观光到什么?

    在我的记忆里,八十年代前的家乡黄葛垭镇是没遭受破坏的,大河里存活着几十种野生鱼类,(现在剩下不到两三种),小时候扯猪草兔子草,能见到地上生长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草,(而现在这些野草被大量高浓度农药所清除,完全绝迹)虫子也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连蚂蚁也能分出不少种类,甚至在山中还生活着几种小兽,整个家乡可以说美极了。

    每个人的故乡,一直就是每个人的世界中心,哪怕是故乡的一点点微妙变化,也会牵动着游子们的心。

    我一辈子都留恋着故乡,不管走到哪里,乡愁都nongnong的,不过我心中的故乡,仅仅是八十年代以前的黄葛垭而已,两千年以后的故乡,再没有过去的那种自然之美了。

    八十年代后,不仅是我的家乡,各地的原生态都逐渐遭到破坏。

    我经常在想,一个人的一生往往是这样,得到的多,失去相应的也多,人如此,整个社会同样如此,发展,特别是毫无节制、毫无计划的发展,往往会付出很多代价,甚至有时候得不丧失。

    得到的,仅仅是一时的GDP,失去的,却永远也无法恢复了。

    原生态的破坏除工业化原因,当地村民素质底下也占一半以上因素,捉蛇,滥施农药,随意砍伐野生树木,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去城里卖钱,高压电捕鱼,将大小鱼类赶尽杀绝,为尝一口野味,走进山里就用气枪一口气射杀掉一两百只鸟类,而基层政府官员只关注自己在任时的功绩,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位镇长和镇书记真正关注过保护当地原生态的事情,一旦上面提到要建设生态文明,就移栽一些不容易存活的风景树,叫村民清扫垃圾以迎接上面的检查,做做表面文章,引来新闻关注,提高行政一把手本人的知名度,而当地的原生态却继续遭到无情的破坏。

    我经常教育孩子不能伤害任何一种小生命,不能掏鸟窝,不能玩小蝌蚪,哪怕是一条虫子,哪怕是当地人所谓的害虫,我也得让他们小心翼翼的捧回田野里去,我告诉他们这样一个道理:大自然是个完美的系统,这个系统在地球上存在了几百万几千万年,每一种生命的都有它活下去的理由。然而我所作的努力,只能让我的学生对大自然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影响力微乎其微,对自然的破坏还将继续下去。

    课堂上,我对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保护大熊猫,保护国家级野生动物,最终是保护不了它们的,因为环境产生了变化,靠人为饲养,只能让它们的种群延续一定的时间,最终会灭绝的,如果我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爱护所有的野生动植物,大到野兽,小到虫子,大到珍稀树木,小到每一种野草,整个系统才会缓慢的恢复过来,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才有继续生存的可能。然而,就是这样的简单道理,在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也没听到那一级的官员有同样的说法。

    所谓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基层官员们看来,不过是各种具体的指标而已:清洁指标,空气指标,绿化指标等等。为完成指标,不得不做出很多的表面文章,铲除不顺眼的”荒山野岭“,栽培许多人工花草风景树,让上级看得顺眼,让新闻媒体给个赞,业绩自然就上去了,而在我眼里,最为心疼的,就是那些不顺眼的荒山野岭。

    ···

    按心脏科专家建议的锻炼方式,在半坡歇息片刻,当心跳恢复平静,我继续抱起巨石,一步步朝山上攀登,如此走走停停,既增强了心脏功能,又不会在短时间内超过运动极限。

    走在灌木林边,哪怕脚步再轻,也会惊动林中许多归巢的林鸟,成千上万只,扑啦啦的一大片,发现有人前来搅扰,突然从一个山头转移到另一个山头。

    沐浴在落日的辉光之中,登高望远,我时时回忆起学生时代写过的一首诗《夕阳的降落》,描述儿时对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