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0章 被遗忘的家庭成员 (第1/2页)
既然是临时安置点,棚屋极其狭窄,不到二十平方,从盐巷子搬过来的货架一半也没用上,其余的没地方陈放,用火三轮运到古镇附近的一个亲戚家暂存着。 相比过去的旺旺超市,临时棚屋的面积缩水到原来的四分之一,我和刘玉芳暗自叹息,认为以后的生意很难做了。 还是盐巷子的那块牌匾,四年前花了几十元钱做的,上面就几个“旺旺超市”的大字,已经褪色,刘玉芳不愿多花钱,搬过来挂在门楣上。 棚屋窄,刘玉芳不得不精心布置,紧贴着相对的两面墙,安放了六组货架,中间安两组,后面安两组,过去在旺旺超市,每组货架拼了两层,现在是三层,尽量多摆些货,最上层的货,必须踩在凳子上才能取下。 可是,中间和墙边安放了货架,留出两条通道供买主进出,仅能容纳一人通过。 充分利用了棚屋内的空间,商品数量和种类依然不多,为此,刘玉芳依照乡下铺子“货卖堆山”的经营策略,在棚屋门边以及两条通道内塞满货,用纸箱装着,冷场放在里面,逢集全部搬出去,堆放在门口,故意弄得乱七八糟的,以吸引新老买主的眼球。 同时搬进棚屋的,还有另外两家古镇正街的大超市,相比之下,都是老店主,经验老道,资金雄厚,可是两家人要到的棚屋位置有些掉尾,而大部分进菜市场买菜的人,必须先经过旺旺超市,才会走到他们那边。 第二天逢集,天不亮,两个女儿还在熟睡,我们连早饭也没吃,匆匆下了楼,打开棚屋,整理铺子,把过道内装着货物的纸箱一件件抱出来,码放在门口。 乡下人睡得早,起得早,特别是闲散的留守妇人们,天刚蒙蒙亮,菜市场内就开始喧嚣起来,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门口的货还没码放整齐,几个背着背篼的买主就涌过来,挑选了一些日用品,随后,新老买主络绎不绝。 八点过,逢集的生意高峰期到了,棚屋内挤满了人,而过道狭窄,里面的人走出来,外面的人才能走进去挑选货架上的货,我们两口子别说招呼买主,连收钱也忙不过来了。 从八点过到十一点,整整两个多小时,棚屋外,买菜的人流如过江之鲫,从未断流,要是找零速度慢了点,就眼睁睁看着站在外面的某些买主观望一下,遗憾的离开,去了别家的铺子。 这是周日,上午,两口子忙出了一身大汗,到十一点,买主变得稀疏起来,刘玉芳才去流动摊位上叫了两份杂酱面,两口子一人一碗,她一两,我二两,吃过面,才叫我回小区照料一下丹丹,抱她起床上卫生间,喂一盒牛奶以及饼干,而阳阳早已下了楼,跟着两个一年级的女同学玩耍去了。 散场后,我们退入棚屋里,清理一下营业款,不禁暗自惊喜,想不到开张生意的半日,竟然卖了两千多。 其实,棚屋虽然狭小,一家紧挨着一家,看似简陋,却极具竞争优势,过去的菜市场面积很宽,原古镇的零售铺子范围也很广,覆盖了几条街,而搬迁到这里,菜市场和零售铺子突然间被集中在极其狭窄的空间之中,所有买菜的当地人顺便就买一些日用品,超市生意不火爆才怪。 于是,后来的半月,新搬迁过来的店主们脸上终日挂着满意的笑容,说是在这里做生意,天天像过年,天天就像在卖年货。 回头再说那条黑熊。开张第一天,到傍晚,忙乎得差不多了,回安置小区后,刘玉芳蛮细心的,做饭时才想起黑熊仍然被拴在盐巷子内那栋民房的二楼上,吃过晚饭,叫我把剩饭剩菜送去喂狗。 骑着独狼,上坡下坎,绕行三五里回到盐巷子,左邻右舍都搬走了,这时天已黑尽,巷子里空空荡荡,一个人影也没有,而超市二楼上原本静悄悄的,黑熊听到独狼的发动机声音,呜呜咽咽的开始撒欢了。 超市钥匙还在我手中,打开卷帘门上了二楼,黑熊站在楼梯口附近,竭力拖拽铁链,头高高的立起,一阵铁链声响过,黑暗中,站立不动,一双亮闪闪的眼睛正对着我,尾巴在不停摇晃。 “给你送晚饭来了。” 我说着,哗哗的把剩饭菜倒入狗钵,站在一边。 饿了一天,它低头嗅嗅饭菜,舌头轻轻卷了卷,一副很斯文的样子,没什么胃口一般,不肯吃下去。 “哦,想喝水吗。” 我恍然大悟,正值酷暑,一条狗整日待在阳台上,躲在狗窝里忍受着高温,极有可能严重缺水,于是抓起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