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由车祸产生的联想 (第2/2页)
过得比自己差,更倒霉。 不过,我郁闷了一阵子,很快忘掉了同事们的冷漠,并不为类似的事情感到悲哀,我从来就是个比较乐观的人,努力去发现人性之中阳光的一面,若是经常把周围人比较阴暗的一面装在心中,心态必然会越来越糟,患上抑郁症也说不定的。 总之,无私者无畏,假如你每天为生活中的种种利益而忧心忡忡,担心自己某个方面受到损害,担心钱财流失,担心工作遇到麻烦,绷紧了神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你放不开那个渺小的自我,若是看得开一些,豁达一些,往往什么事也没了,你照样过得好好的,正如佛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几乎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换一种说法就是作茧自缚。 不过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佛,都不是圣人,当然我更不是,比如我,偶尔也会暴露出人性中较为丑恶的一面:自私、猥琐、恶毒、甚至yin邪,可是我身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经常把许多恶念扼杀在萌芽之中,否则我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的。 乱世不谈养性,盛世不谈修身,大家都一个劲儿的搞经济,搞钱,还谈什么修身呢,大话空话而已。 抛开儒家的修身,多年来,我时时会想起古时候印度那个以身饲虎的王子的故事,王子是个彻彻底底的佛教徒,当老虎饿了,他主动把身体凑到老虎的口中让它吃掉,有人会问,这样做对吗,其实王子的对与错,根本不用去深入探讨,每个人或每一类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对王子来说,他心中始终抱定了转世轮回的信念,认为被老虎吃掉之后还有数不清的来世,他舍身饲虎不过是累积了一个小小的功德而已,为了这个功德失掉这一世的rou身他是心甘情愿的,对我来说,我认为王子以身饲虎其实有所不值,他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岁月之中,拯救更多的芸芸众生,而不仅仅是一只饿极了的老虎,从这点来说,他不该把rou身献给老虎,满足它一时的口腹之欲。
以身饲虎对现代人来说,理念太过偏激,我经常设想一种与芸芸众生背道而驰的生活,走向一种反面,一种极端,不是把捞取、获取、索取并满足自己的物欲当作主要目标,跳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怪圈,把奉献和给予当作快乐的源头,能行吗,我不知道,若是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光来实践一种人生的理念,恐怕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不过,也许我们身边就有持有类似理念的人,他们是一些普通人。 现在许多人都不愿提到雷锋了,一旦提到,总带点调侃的成分,决定他已经不是寻常之人,而是高大上的概念而已,不过我读过雷锋的传记,认为他也是个凡人,他持有上面提到的信念,把奉献和给予当作快乐的源头,从中得到满足之感和成就之感,他是凡人之中的极端个例,与以身饲虎的印度王子有着某**同之处,好似一个纯粹的佛门弟子,他因无私而坦荡无畏,因无私而用无凡人的得失之忧,因无私而心净如镜,佛门的话说,就是“桶底脱离”,没有了容纳私心杂念的桶底,也没有了带来无尽烦恼的那个自我,达到“无我”之境界,心念至纯,若然忘我,还有什么值得纠结的呢。 在学校里教师应该从另一种角度来理解雷锋,而不是简单的宣传他的典型事例,甚至教师在讲到雷锋精神之时,连自己也不相信这些东西了,怎么会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冲动去社区做公益活动,或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去帮助他人呢。 雷锋如此,许多英雄人物以及模范人物也是如此,一位修女,名字我记不得了,独身一辈子,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贫困国家的公益事业中去,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总能够带给我们一份难得的感动,听到这些故事,仿佛怦然一声,我们的心碎了,化了,化为了一汪清水,那些纷繁的私心杂念,在刹那之间得到了净化。 正因为现在学校里重视学习成绩,轻视学生思想理念的成长,强行灌输一些政治性的和教条式的东西,学生不能理解和吸纳,于是自我常常严重扭曲,一切以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老子该有的你不能有,你有的东西老子也该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下一代中正在逐渐丧失,这和他们的身高不断增高、身体健康数据逐年下滑,以及年轻男人们jingzi成活率迅速下降同样危险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