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家子_第156章 确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确诊 (第1/2页)

    住院就住院吧,刘玉芳舍不得花钱请陪护,自己请假在住院部照顾丹丹,我每天上班,还得接送阳阳上学,只能早晚去医院一趟,帮着跑跑腿,上下楼买饭什么的。

    如此过了三天,住院部主治医生也不能确诊,每天为丹丹输液,输一些常规药物,姑息治疗,也不知为何,丹丹胃口大开,能吃饭了,我们两口子松了一口气,第三天,刘玉芳认为没多大问题了,打电话叫我开车去医院把丹丹接回家。

    住院有医保支付,不过费用高得离谱,三天用去近两千元,报账后贴了五百多。

    回到家里,没了巨量的药物支持,第二天丹丹又开始反复呕吐,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县医院都不能确诊,只得满街找药店里坐诊的老医生开药,急病乱投医,又花去不少冤枉钱,家里茶几上摆了十几二十种药,总希望其中一种能对症,几天内几乎让丹丹成为药娃娃了。

    眼看着丹丹不能进食,全靠口服葡萄糖液维持起码的生理活动,越来越衰弱无力,就像一盏忽明忽暗的灯,生命之光逐渐的暗淡下去,我们两口子的心也逐渐的沉了下去。

    随后几天,天气晴朗之时,吃过晚饭,我们会用轮椅推着丹丹沿着河边公园观赏城市的夜景,途中刘玉芳曾经说道:“唉,让她出来看看吧,说不定哪天她再也见不到小区外面的风景了。”我凑近她耳边低声埋怨道:“你怎么当着她的面说这种话?”随后她强装笑容改口道:“丹丹你得好好吃饭,吃得饱饱的,只要有了精神,爸爸mama每天都可以推你出来玩。”

    原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丹丹起码有三百五十天就躺在家里的地板上,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每次说要出门,不管是干什么,下馆子也好,出去玩也好,都兴奋莫名,可到了此时,我们推着她,河岸边垂柳成荫,两岸灯光璀璨,河心里的音乐喷泉五彩缤纷,她却耷拉着脑袋,半眯着眼,不愿看,也不愿听,仿佛一位垂暮的老人,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一般。

    某夜我们两口子背着两个女儿商议一番,决定竭尽所能拯救丹丹,一定要让她渡过这一劫,认为医生的所有检查都做了,就是没做胃镜,也许做胃镜才能彻底查清她胃部的真实情况,于是第二天再到县医院,挂号问诊后,要求做胃镜检查。

    这次为丹丹看病的是另一位女医生,还好,刘玉芳把轮椅推到门口,她见丹丹耷拉着脑袋,直接叫我们推进来,不用按号就诊。

    提着几袋CT片子,我简短的介绍了丹丹的病情以及就诊经历后,要求做胃镜检查,医生沉吟片刻说:“做胃镜需要麻醉,像她这种脑瘫儿,风险较大,说实话,有可能麻醉后就不能醒来,你们去检验科作一个评估,能行的话,只能做一个普通胃镜检查,不用麻醉的那种。”

    乘电梯下到检验科,两三位女医生正在里面忙碌着,其中的主治医生见我们推着丹丹站在门外,主动出来询问,略略了解情况,看了看丹丹,说:“不敢做胃镜,连普通的也不敢,对不起,这孩子太可怜了,我们不是怕承担责任,我建议,消化系统反复检查也查不出问题,先去神经科看看,再查不出什么,最好去成都的大医院就诊。”

    随后到了神经科,医生对丹丹的症状也感到困惑,同样建议我们去成都就诊。

    丹丹发病一个半月了,去省城看病,我们也不是没考虑过,不过去大医院太难,大人都上班,阳阳每天上学,虽然有车,去看一次病几乎是倾巢而动,必须一天打来回,更不敢住院,更麻烦的是,大医院看病需要预约,华西医院两三月也难以预约到一个门诊号。

    给成都的jiejie打电话,她立即去了省人民医院,那儿挂号比华西容易一些,排了队,挂到一个二级专家号,三十几元的挂号费,一级的需要九十几元,还难以预约到,门诊时间是9月28日,挂到号的这天是18日。

    原本,丹丹病因不明,每天多次阵发性呕吐,食物喂在嘴边也不肯张嘴,命悬一线,却不得不再等十天才去省医院,这十天对她和对我们两口子来说,都将是最难熬的十天。

    到此时,丹丹生命体征严重衰减,回答家人的问话也很困难,我经常鼓励道:“丹丹,别怕吐,吐也得吃东西,不然你就很危险了,你想吃什么就说,只要卖得到的,跑多远爸爸也为你去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