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家子_第161章 关于新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1章 关于新房 (第1/2页)

    从五凤古镇到县城,经过三十几公里的招怀路,前面说过,这是本地最险恶的路段之一,路窄,路面烂,汽车多,不过,当时的我还像个愣头青,骑着雅马哈,以八十码左右的飞驰,经常去超汽车,搭载着刘玉芳和阳阳母女俩时也如此,后来想起总有点后怕。

    自从看了房,每次去县城,路况再糟,沿途的灰尘再大,也影响不了我们两口子愉悦的心情,道路两旁脏兮兮的树木,灰黑的民房,都深深的铭刻在记忆里,仿佛到了美好生活的前站一般。

    还没进县城,电话响了,说老表姐的大儿子得知我家在水城购房,答应帮忙砍砍价,先别去付首付,去老表哥家一趟再说。

    外婆家中,我母亲最小,大姐也就是我的大姨比母亲长二十几岁,母亲和侄女同年出生,后来外婆年纪大了,没多少奶水,还把母亲送到大姨家呆了一年,和侄女一起吃她的奶,这个同龄的侄女,后来与母亲的感情亲如姐妹。

    老表姐嫁在邻近的县份,靠近省城,经济比较发达,延续上一代的关系,在我的学生时代,每年夏天都会去老表姐家渡过暑假,那儿是富饶的平原地区,盛产稻米,夏日,到处弥漫着潮湿的水稻气息。

    老表姐有三个儿子,从小都叫我伟表叔,俗话说少年叔侄为弟兄,儿时接触太多,我们之间的感情可谓深厚。

    老表姐的大儿子比我大两岁,叫宋至健,初中毕业后考入警校,一位长满络腮胡、仪表堂堂且充满正能量的大男人,后来一直在公安系统平步青云,在当地政界颇具影响力,其他两个儿子都事业有成。

    接到母亲电话,我有些纳闷,宋至健虽然官大,邻近县份的官场圈子,能涉及到本县县城吗?何况区区一件购房的小事情,何须劳宋至健的大驾前去和一个房地产商人讨价还价呢,不过遵从母亲的意思,还是骑着摩托车去了邻县县城。

    半途接到老表姐电话,说他们全家在某个酒楼摆了两桌酒席迎接我们两口子,不用去家里,直接去酒楼就行。

    到了酒楼,把摩托车停靠在路边,走进一楼。

    喝酒叙旧前,宋至健很委婉的说,以后来这里就不用骑摩托车了,不安全,坐公交或打的就行,后来我们才醒悟过来,人家全家都是官场圈子里的人,毕竟有些要面子的,骑着一辆烂摩托去赴宴,像什么样。

    当日的酒桌上大部分是老表姐家人,仅有两个外人,与宋至健很铁的官场哥们,说话比较随意。

    我受到热情的款待,三个年龄相近的侄儿轮番敬酒,喝得醉醺醺的,不得不等到下午清醒了才骑车离开。

    宋至健虽然叫我伟表叔,其实把我当小弟看待,他在官场混了多年,城府深得多,“懂事”得多,席间,对我购房的事略略提了提,埋怨我为何那么着急就付了定金呢,关于他如何去压房价,却只字不提,临走叮嘱说,先回黄果垭古镇,别交首付,等他的电话再去水城付钱。

    于是我们去那块楼盘里转悠了一圈,品味下各单元的人造景点,憧憬着未来的城市生活,却没去销售大楼付款,回家后耐心等待宋至健的消息。

    三天后,宋至健打电话说,那个楼盘的地产商是外省的,态度很硬,“油盐不进”,意思是不买账,最终松口说优惠百分之十的点子,算下来,每平米三千四百多的原价,砍到每平米三千零几,如此一来,一百一十五的大房子,我们可以节约四万多了。

    百分之十的点子,已是砍得出血,还说“油盐不进”,换了别的地产商,岂不是优惠更大了?

    后来我怀着好奇之心,才从宋至健口里得知砍价过程的大概,原来他与水城政界的重量级人物过往甚密,为我家购房的事,打电话找到某位政要,而这位政要立即打电话找到当地房管局,房管局领导顿时吓尿了,亲自带领下属驱车到邻近县份,找到宋至健,还亲自掏腰包反请宋至健吃饭,这位房管局领导第二天就找到房地产老板,要求对我家的这套房大幅度优惠,并暗示“否则的话”······宋至健向我谈及此事,并无炫耀之意,语气里透出一种淡淡的无奈。

    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事了,不敢想象当时各地官场是什么样子,官员之间的关系网密织和延伸到了何种程度,连宋至健这位很有正能量的官场大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