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调皮的小冰 (第1/2页)
在座之人可没有傻子,那王元卓一听这诗正想说两句,却看到众人都在沉思,知道不对劲,能当上正九品通判知事的人,又怎么会蠢,当下就闭口不言。 半晌,王智源才道,“王兄,你可是生了个好儿子啊。”这诗的确非常之好,王智源出声赞叹却没人能挑出不对来,毕竟此诗已经明显碾压王元书的诗歌了,胜负已经非常明显,反倒是王智源不说,恐怕才会被人认为不懂诗歌。 王太常谦虚道,“智源你过奖了,我看书翰这孩子也非常不错啊。”王太常说的是王书翰的学问,至于人情世故,直接无视了。 旁桌旁听的宾客中有人向旁边有学问之人询问,这诗好在何处,那被问之人立马像被挠到了痒处,滔滔不绝的说起来,“那王元丰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 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 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 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 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王元卓,王元书兄弟两人都想下了池水墨的面子。损了他的威望,没想到反而当了人家的垫脚石,如何还有脸呆在这里,只再匆匆说了些话题,就借故离去了。 池水墨的大伯王太智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有些勉强,两个平时看着还不错的儿子竟然纷纷给池水墨这个傻子当了陪衬。就连王书翰那个呆子也来踩上一脚,如何能高兴得了,不过到底是走完了宴会全程。 随着宴会的落幕,宴会之上所发生的事情很快就流出在隆顺府的中上层,并慢慢扩散开去。 ………… 隆顺府,王家,“锡晋斋”。 池水墨盘坐在床上,意念进入中丹田,只见丹田内白茫茫一片。约三丈方圆,丹田之上是一轮亮白色的大日,散发着蒙蒙白光照耀着整个‘儒家世界’一种普照周天,泽被万物的意境散发开来。 亮白色大日的旁边是一轮弯弯的半月,半月成苍白色,清冷的月光洒在整个‘儒家世界’内,与亮白色大日不同的是,苍白色弯月散发出一种滋养万物。涤荡万物的意境。 一日一月相交相伴,在‘儒家世界’内循着玄奥的轨迹不断运行。好像真是天上的星辰一般。 日月之下,是一座挺拔巍峨的山岳,山岳上还有丝丝白雾缭绕,好像真的高不可攀直插云霄一般。 更奇特的是,十六个散发着白光的‘镇’字围绕着山岳飞舞,飞舞之间。那些‘镇’字与山岳不断有光芒交互,不动如山,镇压万古的意境在山岳与‘镇’字间来回游荡,越发壮大。 山岳脚下,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滔滔的河水不断向前翻涌,一往无前,永不停歇的意境凝聚在河流的上空。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山岳与河流都是悬浮着的,因为‘儒家世界’没有土壤! 但是现在,丝丝缕缕的云雾从‘儒家世界’的世界胎膜中不断涌出来,凝聚成团,一落到‘儒家世界’的底部就铺成白色的地面,好似土壤一般,不过,这白色的土壤只不过铺满了小半个大地,只有山岳周围与河流两岸方有地面,至于其他的地方,依然悬空。 随着一丝一丝地面的增加,山岳与河流的意境也越发强大,十六个‘镇’字上的白光也微不可查的浓郁了几分。 整个‘儒家世界’的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生。 …… 那些从世界胎膜上涌出的白色云雾不是别物,正是最纯粹的人道正愿! 这也是他在这青铜世界的目的,激发人道正愿,聚集万千正愿,化为无尽浩然正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