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影子的重量 (第2/2页)
充向李世民称臣。单雄信单骑突围,血战被擒。李世民劝降不成,反遭其破口大骂,无奈之下将之斩于洛阳渚上。 有人评价单雄信不识天下大势,执迷不悟,冥顽不化,白浩晨却觉此人侠肝义胆,英雄勇武,宁死不改其志,乃是一位忠义双全的英雄人物。 思及此,一股苍凉之情涌上心头,他抬首细细端详着尚天华,和颜道:“听说单二爷长得高大威猛,你并不像他。” 尚天华见他态度缓和,便也缓了口气,道:“当年李家怕我报仇,派人追杀,必要将我家斩草除根,若非我义父暗中相救,我早已死于非命。我身负重伤,自幼孱弱多病,故此长得不像父亲。” “原来如此。”白浩晨缓缓的点了点头。他心中暗自感慨,这位单雄信单二爷在当时的绿林是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他仗义疏财,义薄云天,曾数次救过落难中的秦琼,难怪秦琼会不顾皇命偷偷救下他的儿子。但这些恩怨往事涉及皇家,却不是他能置喙的。 他想了想,道:“那么四年前你武场夺魁,是因为秦公的缘故?” “是的。”尚天华眼中划过一抹黯然,道:“义父当年病危,弥留之际,劝我不记前嫌,开功建业。所以我武场夺魁,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他的心愿。如今他已不在,我身为单家之后,岂能不顾家仇,为李氏效命!” 白浩晨点了点头,忽然沉眉道:“就算你想报仇,却为何要去抢劫贡银?你暗中收服江湖门派为你所用,难道意图谋反!” 尚天华目中星芒闪烁,哼了一声道:“原来你早已查探过我。” 白浩晨目光转厉,神色严峻的说道:“你父当年起兵反隋,乃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是谓义军。但如今天下大定,百姓安康,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实是有负他的初衷!” “我的作为有何不妥?”尚天华冷下脸来:“两年前,候君集奉旨讨伐高昌,令高昌国倾亡。他不仅私派官员,更将收缴上来的金银据为己有。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属下士卒竞相尤效,四处掠夺。候君集怕其不端行为被揭露,反而听之任之。高昌早已被他们一伙人掏空!现李世民却又令其朝贡,高昌百姓苦不堪言。我将贡银劫回,正是为了解救高昌百姓!”
竟有此事!白浩晨听后眉头紧皱,沉吟不语。 尚天华察言观色的望着他,缓声道:“白大人,我看你也是个明辨是非之人,何必定要为李家效命?别人暂且不说,便说这近在眼前的齐王李佑。他的手下狂傲自大,所为皆小人行径,观其下便可知其上,这样的人你怎可听命于他?” 白浩晨板起面孔,肃然道:“我并不归齐王所管,齐王之事也由不得你我议论。”他话虽如此,心中却暗自叹气:尚天华此事本是由他负责。谁知他持了兵令前去调兵,却被齐王压下兵令,说此事全权交由他来处理。他知齐王是想邀功争宠,但齐王一发话,其他府衙便不敢再管此事。时间紧迫,亦无它法可想,只得交由齐王处理。不料齐王争功不成,反折损了众多兵士,更惹得与尚天华翻脸。此时他若不将尚天华擒下,尚天华回去后必会向齐王报复,恐怕此地便再难有宁日了。 尚天华仔细观察着他的脸色,继续说道:“白大人,你通晓历史,必然知道,想那前朝也不过是二代人短短三十余载的基业。纵然李世民治国有方,但观其子皆难成材,难保他亡后基业不保,你又何必一味的愚忠。” 白浩晨抬眉,淡淡的说道:“皇家事自有皇家人去管,却轮不到你来妄议。我身为人臣,当要做好份内之事。” “好一个‘当要做好份内之事’。”尚天华感叹道:“若天下官员皆如你这般,不贪不争,做好自己份内之事,那天下必然太平。可惜,为官不贪者少之又少,不争者更是如凤毛麟角,似那候君集与齐王者却遍地都是!” 白浩晨轻淡一笑,道:“尚公子多虑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倒并非全如你所说的这般。” 尚天华也回笑了一下,道:“既然白大人如此通情达理,想必不会与我为敌了吧?” 白浩晨却缓缓的摇了摇头,诚挚的说道:“尚公子我敬你是忠义之后,确实不想与你为敌。然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杀官劫银乃是重罪,纵有它情,也请你与我一同回去听审。” “我说了这么多,你还是一定要捉我回去?”尚天华目光骤然冷下,阴狠的说道:“想要我跟你回去,也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份本事!” 白浩晨却仍是缓缓的摇了摇头,道:“尚公子你气血虚浮,体力不支。依我看,你现在便是站着也甚是辛苦,此时你应当静心调养才是。” 尚天华目中流露出一分讶然,沉冷的说道:“原来你都知道了!” 白浩晨的眼角扫过林子四周,叹息的说道:“以你的性格,若是能战,恐怕就不会与我说这么多话了。” 尚天华眼中杀意骤起,傲然道:“我能不能战,你尽可过来一试!” ************** 注: 639年,李世民下诏令高昌国王上朝面圣,高昌国王托病不去。同年冬天,候君集奉旨挂帅,讨伐高昌。 640年,高昌国王因恐惧唐军,忧郁而亡,其子即位。 候君集领大军攻破高昌都城,并押解高昌王及高昌士族回朝。他虽有将才,却贪金好财,治下不严,一路之上将收缴上来的金银财宝据为己有。后李世民接到举报,将候君集等人投入大牢,严加审查。 本故事便演义的是这段历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