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招兵不买马 (第1/2页)
国诚还是没有满足去参观明代的最高法院——大理寺的愿望。李长庚一移交到大理寺的天牢就突发急病,熬了几天就死了,此案就此不了了之。家眷们一个个暗道天可怜见,要是谋逆案坐实了,自己就完蛋了。真是死了他一个,幸福全家人呀。 魏忠贤果然守信,第二天就派来了一位才子,就是明朝有名的大jianian臣阮大铖,今年的新科进士。看来阮大铖并不像是历史上的,天启年间才依附魏忠贤,而是早就暗通款曲了。国诚当然知道他是个十足的人,但在国诚的眼中,君子有君子的用法,人有人的用法。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没有不能用的人。什么“近君子,远人”的法是腐儒的观,当年孟尝君不用“鸡鸣狗盗”之徒,早被秦昭王给宰了。 闲下来以后,国诚决定去招兵,嗯,马就先不买了,买来高头大马能给谁骑呀。国诚打听了一下,京城西北有个千户所,有很多军余。所谓的军余,是军户的子女,一出生下来就是职业军人,但是卫所里又不需要那么多士兵,所以拿不到正式的军籍。去那儿招人,应该可以招到不少人吧。 明朝的马路真是给马走的,不是给车子走的。车子上去摇摇晃晃,颠簸异常,国诚和朱由检坐了半天的马车,屁股都快颠成两半才到达目的地。陪同他们一起去招兵的有王承恩阮大铖客青青,当然还有五十多个侍卫。 卫所的千户叫吴天猛,他接到通知,知道皇孙殿下要来本千户所招兵,想为这些军余谋个好出身,所以立刻齐十八岁以上年轻力壮的军余,单等皇孙来招兵。 国诚的目光扫过这些健壮的军余后,失望地摇了摇头,年龄太大了,不好管理呀。 吴天猛见国诚摇头,怒道:“难道本卫所的军汉不够健壮吗?” 国诚道:“肌rou贲起,有够健壮。” 吴天猛又道:“难道本卫所的军汉不够勇猛吗?” 国诚道:“目光坚定中略带杀气,有够勇猛。” 吴天猛道:“那你为何摇头呢?” 国诚道:“年龄太大。” 吴天猛仰天大笑道:“十八岁的伙子还叫年龄大,那我这个三十岁的千户算是老迈无用了。” 国诚道:“这次我来是招百名十二岁左右的男童。” 吴天猛目光一凝,怒道:“难道你想为京城那些老不羞招娈童吗,恕本千户不奉陪了。” 副千户冯玉道:“千户大人,国公子身着御赐飞鱼服,又言明是招锦衣卫,断不会做出此等下作之事。千户大人且看看再吧。” 吴天猛重重地哼了一声,立在一边,权且袖手旁观。 国诚让侍卫们把考试用具搬出来,一一摆开。考试分四关,第一过,过隘口。将数对标枪立于地面,标枪并不对直,连上线以后曲曲折折,正像弯曲的道,中间仅有一尺的位置供人行走。标枪的连线上缀着银铃,要求过去时,不发出铃声。 吴千户低声骂道:“还不是招娈童,连银铃都出来了。” 冯玉道:“千户大人,我倒觉得有意思。锦衣卫穿墙越户,正需要这种灵巧的身段。” 第二关是过草地,同样是在地面上插了数对标枪,不同的是,每对标枪在离地半尺多高的地方挂着铁丝,铁丝上缠着些铁蒺藜,考试者从铁丝下爬过。不用,爬得不好,可是要受伤的。 冯玉和吴千户看着第二关,若有所思。 第三关是千里眼,隔着一丈的地方,站着一名侍卫,手上展示若干幅图,要求被试者快速出看到的图案。 冯玉笑道:“这大概是为以后培养神箭手做准备吧。” 吴千户道:“有意思,北方的鞑子就是这样从开始培养战士。” 第四关是投名状,要求到自己捉来一只鸡或着别的什么动物,将其杀了,将动物血涂在脸上。 冯玉惊道:“这是什么考核呀,太恶心了吧。” 吴千户却道:“我觉得非常好,我们练兵一般都是练其体魄,少有练其胆量的。初次上阵,真刀真枪厮杀,十成本事中,只能发挥五成。这一招,把新兵的胆量练大,以后上阵,不会害怕了。” 侍卫们搬来桌椅,国诚和朱由检坐在一株大树底下,静候考试者上钩,呃,是前来。围观的人不少,但看到这古怪的四关却鲜有人问津。 最后有个大胆的少年问道:“我到你这当锦衣卫,管饭不。” 国诚拍了拍额头,笑道:“是我失误了。阮先生,请写张水牌,立在四关的前面。水牌上面写,今日招聘的锦衣卫,包吃包住,月钱1两银子,每年增加1钱。但我们的锦衣卫是要动刀枪的,胆怕死的莫来。伤者视情节轻重,补偿1钱至二十五两银子,并安排工作。死者补偿家中纹银百两。文字你组织一下吧,把这个意思写进去,写得通俗易懂一些。” 阮大铖应了一声,先找吴千户去借水牌,然而撰写布告不提。 国诚转头对少年:“只要不怕死,并且能过这四关,饭让你吃到饱,而且三天还有一次rou。你叫什么名字,想来试一下吗?” 少年挺胸道:“我叫国齐,姓陈,不怕死,让我试一下吧。” 着少年站到第一关前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