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猛人_第五十四章 这个后门,我开定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这个后门,我开定了 (第2/2页)

兄弟三人一起中兴大明!”

    皇后想了想,又问道:“朱诚,据我所知冰棒是极易融化的。你把冰棒从皇庄运到紫禁城,这么长的距离,究竟用了什么办法让冰棒不化呢?”

    天启皇帝笑了,他之前就问过朱诚这个问题,知道答案。不等朱诚开口,他就抢着回答道:“嫣儿,这很简单嘛。朱诚运来的时候,用棉被包裹冰棒。棉被此物只是保温,并不发热,也就是,既可以保持高温,也可以保持低温,包住冰棒,冰棒就不容易融化了。再则,朱诚走的路是水泥马路,平坦结实,马车驶来得也快,冰棒不及融化,就已经送到宫中。”

    皇后名叫张嫣,尽管年轻,却很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她听天启皇帝献宝似的介绍冰棒的运输,敏锐地抓住了其中关键的一——水泥马路,便问道:“朱爱卿,这水泥马路是何物?”

    “回皇后娘娘,水泥是童乐科学院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非常便宜,施工也非常简单,但凝固后,其硬度堪比三合土。用水泥铺出的路,方便骑马出行和行驶马车,所以称之为水泥马路。”

    张嫣听完朱诚的介绍,转身面向皇上道:“恭喜万岁爷,有了水泥马路,大明的运输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天启皇帝闻言大喜,道:“近日,陕甘已有大旱之势,如果有水泥马路向西北输送粮食,陕甘灾民幸甚,天下苍生幸甚。”

    魏忠贤则忧心忡忡地道:“一段马路便宜,但修建一条从江南直通陕甘的马路花费甚巨,老奴恐户部工部拨不出银子啊。”

    “只要皇上想建马路,”朱诚胸有成竹地道,“微臣有办法。”

    魏忠贤催促道:“哎呀,朱大人有话就嘛,不要吊人胃口了。这朱诚,啥都好,就这个习惯不好,和评书的一样,一半,留一半,急死人了。”

    众人大笑。

    笑罢,朱诚道:“如果户部工部拨出银子,建设马路当然没有问题。如果户部工部没有银子,也不打紧,我们四个人——皇上阿检魏公公我合资,成立马路公司,建收费马路,马路建好后,我们按出资比例分成。”

    天启皇帝奇道:“马路还能收费,怎么收费?”

    朱诚道:“如果是我们自己建马路,那就不能利用原来道路的路基,直接在道路旁边修建一条平行的水泥马路。如果旅客愿意走旧路,当然不收他们的钱,如果旅客觉得水泥马路方便快捷,愿意走新路,每隔百里收一次费,除掉管护马路的费用,剩下的就是我们的利润。等示范马路修建成功后,我们还可以推广到其他马路上去,向富绅豪门募集资金。不过,修建马路毕竟是为国出力,不能一切向钱看,运输军用物资救灾钱粮等可以免费通行。”

    天启皇帝还是有担心,问道:“马路收了钱,那百姓愿不愿意花钱走呢?”

    朱诚道:“平坦的马路既能保护马蹄,又能保护马车,速度还快,百姓一定愿意走的。”

    天启皇帝头,道:“如此一来,大明将再无饥饿的困扰了。”

    朱诚跪了下来,道:“皇上,还有一事影响大明的粮食安全。”

    天启皇帝问道:“还有什么事?”

    “现在华北西北水旱成灾,唯独江南风调雨顺,但江南纺织厂制糖厂林立,不少农田改成桑林或种植棉花甘蔗等作物,粮食大量减产,一旦全国发生重大灾荒,江南将无粮可调。”

    天启皇帝转向魏忠贤,问道:“江南情况果真如此?”

    魏忠贤道:“这个情况我不清楚,但这几年江南的赋税比以前高,如果光种粮食,确实无法聚集如此多的财税。”

    天启皇帝凝视着朱诚,忽然笑道:“诚弟弟提出这个建议,想必是有了解决之道。你先平身吧,别藏着掖着了,快把你的方法出来吧。”

    朱诚站起身,道:“保持两亿亩粮食种植的红线。大明现在人口有亿,每人每月消耗粮食0斤,一年下来就是70亿斤,每亩地的产出大约是500斤,华北西北的粮食不作指望,那么江南得保持一五亿亩耕地种植粮食才能供养全国,取个整,两亿亩吧。多总比少好,毕竟,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嘛。”

    天启皇帝张皇后魏忠贤目瞪口呆地看着侃侃而谈的朱诚。

    良久,天启皇帝才道:“朱诚哪朱诚,你真是个相才。十年以后,我必取你入内阁。算了,不要连中六元,只要你参加殿试,我必取你为状元,这个后门,我还就开定了,到时你就安心和阿检一起入朝为官吧。”

    (时间预计有误,昨天还是没能上网,今天上传000字大章。请读友继续支持,有收藏推荐的上啊,方阳在这里先谢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