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道_第二十五章 路在脚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路在脚下 (第1/2页)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朝闻道夕死可矣,吾可死矣,吾可死矣啊!”

    “枉我自诩为绝仙,自以为已经斩了三尸,勘透了本心,悟得了人道。却不料,我走了大半天,依然还在大门外,枉我这万载苦修,却也不过是徒劳而已。枉我自称为仙人,以为已经超脱了众生,其实吾辈才是真愚人,真是身在其中却不自知,吾等愚钝众生,其实都是局中之物!”

    “存在的终将毁灭,永恒的也不过是幻影而已,这盒子里从来就没有永恒的真实。”

    “是了,我们自身就是自己的神!”

    这番感触,不是什么虚言妄语,而是他此时心境的最好写照;那片宽广无垠的意识之海,此时也是狂风大作,海啸连连。激荡而起的浪花,将璀璨的心灵之光,击成了莹莹的碎光,仿佛整个意识世界都晃荡了起来。

    最后的答案,实在太冲击心神了,哪怕他有古井止水般的圣魂心境,也实在顶不住这巨大的冲击。一些意义难明的情绪,不知为何,竟然齐齐涌上了心头,不禁让他产生出了难以自抑的异样感觉。

    那片躁动的意识之海,久久方才平复下来。但也不过是平缓了些许而已,仍有滔天的巨浪,不时激荡而起。显然此时,叶新很难维持自己的镇定。

    所幸的是,他乃圣魂转修,心境远超同辈的修真之人。即便此时难以抑制自己的心境,以至识海波涛狂涌,激浪滔天,却也没有出现心魔侵袭之象。无际的识海,依然还是那般不染一物的清澈,见不到半丝的异色。而识海之上的心灵之光,尽管随着波涛浪涌而四下摇曳,却也华彩依旧,璀璨无比。

    叶新的实力,自是比不上那些大道有成,超脱了宇宙的“神”。甚至比起大罗金仙这种,半步即可跳出宇宙的存在来,也是没有半点可比性。

    但不管怎么说,他终究还是绝仙,是只差一步就能证道混元,成就大罗金仙的顶级强者。

    真正说起来的话,绝仙与大罗金仙的差距,其实就是一道门。只要推开了这道门,那么这一方宇宙的真实,便系数呈现在了眼前,也就能够解开这多元宇宙中的一切奥秘了。毕竟绝仙的实力已经到了那里,差的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

    哪似凡人一般,即便告诉了他宇宙真实,也没有任何意义,终究还是理解不了。这就是差距;低级的生命或是文明,根本就无法领悟这种宇宙造化之理。

    借着眼前有关“恶魔”的真相,叶新用尽自己全部修行的成果,总算把一切事物的因果脉络全部串到了一起,计算出了他一直苦苦追寻的关键因子;那个四象合两仪的关键,也因此揭开了宇宙真实的最后一层面纱。

    但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那最终的真相,竟会是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回答。更没料到的是,他一直苦苦追寻探索了那么多年的答案,竟然距离自己如此的近,近到他根本不用苦苦寻觅了。

    也就是说,自他成就绝仙以来,他所有的修行,此际看来无疑都是白费了。因为那四象合两仪的关键,其实就是他自己。

    但很可惜的是,自他成就绝仙以来,却一直在身外的世界苦苦寻找答案。虽然翻遍了大千世界,造访了无穷的宇宙位面,却从未停下来仔细思量一下己身,以至于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道,忘了他自己的终结答案!

    多元宇宙有它起始终结的大道,生命也有他诞生毁灭的道理。

    此际窥透天地造化演绎之理,明悟了大道始终,叶新方才如梦初醒。顿时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已经修行入魅了,迷失了本心。

    此时醒悟,却显得有些迟了,因为他此际已经没了退路。

    不过,能够醒悟,总比浑噩迷惑要强上了无数倍。这虽不能助他证得混元道果,成就大罗金仙,但却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迷失,对于接下来要走的这段路,不可谓不重要。

    至于其后的混元道果,虽不能说是手到擒来,却也让他知道,这最后一步的路,究竟在何处,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

    最后的答案,说起来倒也不麻烦,甚至可以说是简单至极,不过三言两语之事,正可谓是大道至简。

    然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又不是言语,或者说是,我们的言语,所能描述形容得了的。

    那可是多元宇宙的终结答案,也是宇宙的存在意义和存在理由,同是也是所有智慧生命苦苦求索的答案,哪会那么轻松。

    多元宇宙,多元宇宙,那是无穷无尽的世界,想要窥得其中的真实,哪有容易的事。

    乍看起来,叶新仅用了一番自损的计算,就推理出了最终的答案。但他过去数千万载的苦修,那漫长修行岁月所累积的积淀,那其中的艰辛和痛苦,又哪是外人能够知晓的呢?

    凡尘中的俗语有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等脍炙人口的谚语,说的就是积累的作用。质变,终究是由量变积淀成的,断不可能一蹴而就,朝夕而成。

    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然而红尘中的碌碌众生,却只看得见头顶的参天巨树,望不见脚底的树苗;会毫不吝啬的称赞九层玲珑的楼台,但却忘了垒土之功的匠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如若没有那漫长修行的积累,也新也断不可能知悉到这最终的答案,也不可能推演出大道始终之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