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犹豫 (第1/1页)
“是的。” 高岛菊次郎保持着九十度的鞠躬,“刚才赵先生也说过这个事情,但是鉴真大师手抄佛经对我们岛国来说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我再次恳请您能够给我一个机会。” “哼!” 江华摇了摇头,说,“这我可管不着,我是做生意的,难道有钱赚我不赚?” 江华说完这一句话后,没有再理会高岛菊次郎,从抽屉里拿出块平时用来垫桌面搁古董的锦布,对赵铁说,“来,我们聊聊。” 赵铁点了点头,伸出手和江华握在一起。 高岛菊次郎直起身,心脏不争气地猛跳起来。 自己不出去就是想着阻止江华和赵铁谈价钱,看看是不是有机会先看看《大涅盘经》,只是现在看来根本没有用——江华和赵铁的双手被锦布罩着,这是一种秘密谈价的方式,古代的时候华夏的人的袖子很宽大,做买卖的时候谈价就会把手伸到袖子里,手指的比划之中就能够出价还价,这也就是说,自己现在现在唯一能够祈祷的就是江华和赵铁谈不拢。 “妈的!这个江华老是坏我的好事。” 高岛菊次郎心里咒骂着江华,但却无可奈何。 江华和赵铁的双手不起比划,锦布起伏不定,高岛菊次郎的心脏就象被人一下接一下地捅着,难受得要命。 不知道过了多久,锦布掀开,江华和赵铁收回手。 “江华,你的这个价格低了点。” 赵铁崩着脸,“这玩意到底值多少钱,我们心里都有数。这几年市场里和佛沾边的玩意价格都红火得很,就算是清三代没落下字号的佛像,只要是精致一点的价格都得大一千几百万,鉴真手抄佛经远不是这些佛像能够比的。” “呵呵呵。” 江华笑着点了点头,“你说得在理,只是我觉得刚才出现的价已经不低,这样吧,我在刚才的那价格上再添一成,成不成你来定。” 赵铁摇了摇头说,“不行,太低了,还没有到别人给我的底价。” “哈!” 高岛菊次郎一听赵铁这样说,马上就笑了起来,“赵先生,现在我可以看《大涅盘经》了吧?” 赵铁看了看江华,发现江华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就点了点头,说,“行。” “江老板,《大涅盘经》给我看一下吧。” 高岛菊次郎得意地看着江华伸出了手。 《兰亭帖十三跋》被截胡后他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消费”一下江华,当然不会放过。 江华把手里的《大涅盘经》递给高岛菊次郎,没有说什么,脸上也看不出来什么表情。 高岛菊次郎顿时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不过当他把《大涅盘经》拿上手后,就再顾不上别的——古董文物贩子,最主要的还是赚钱。 深深地吸一口气,高岛菊次郎压着有一点激动的心,打开《大涅盘经》。 “没错,这是硬黄纸,纸质和手感,都是唐代的特征。” “这字……是鉴真的……这是孝谦的章……没有错……” 高岛菊次郎瞪大双眼看着手里的大涅盘经》,嘴皮子轻轻地颤抖,接连不断地嘀咕着,慢慢地双眼呈现出迷醉的神色。 “咳!” 赵铁轻轻地咳了一声,“高岛菊次郎先生,你看得怎么样?” 高岛菊次郎身体一抖,回过神来,“这个……赵先生,这……时间也太短了,我想……” 赵铁摇了摇头,说,“高岛菊次郎先生,事实上你已经看了一个来小时。” “啊?已经看了这么长时间了……” 高岛菊次郎专门替东京大博物馆收购古董,眼力自然非凡。 手抄佛经的鉴定和书画其实是一样的,一看材质,也就是用来书画的纸,是不是对得书画家生活的那个年代,二看风格,历史上有名的书画家,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再高明的作伪高手也无法模仿的百分之一百;三看历史,书画家的作品是不是有来源,也就是说以书画家的生活经历来看,是不是会产生这样的作品。 《大涅盘经》高岛菊次郎并没有看出什么漏洞,十有八九是真的。不过他是老江湖,此时当然不会马上就点头。
“赵先生,这《大涅盘经》我想找人来鉴定一下,如果是真的……” 赵铁挥手打断高岛菊次郎的话,还伸手把《大涅盘经》拿了回来,“咱们买卖古董的人都知道,玩意摆在面前,自己上手,看得明白就买,看不明白就不卖。” “《大涅盘经》现在就搁在你我面前,想买就出价,不想买就拉倒。” “找人鉴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高岛菊次郎没有退让,坚持说,“不可能所有买古董的人都是鉴定大师。” 赵铁点了点头,说,“是的,你说得没有错,如果你今天带着人来了,我自然是无话可说,又或者我们另外约了时间看东西,你带个人来,没有问题,只是如果你现在想买那就别说什么找个人来鉴定的话。” 高岛菊次郎张了张嘴却是没有办法反驳赵铁,圈子里的规矩就是这样的。 虽然相信自己的眼力,但为确保安全,还是再找个人来鉴定比较妥当,当然,如果能够送去专门的机构进行碳检测确定年代,最好不过——只要检测确定《大涅盘经》纸墨等都是唐代的,那就确真无疑。 问题是赵铁连马上找个人来鉴定都不同意,送去鉴定机构就更加不可能。 现在出不出价? 高岛菊次郎瞄了一眼已经拿在赵铁手里的《大涅盘经》,犹豫起来。 现在出价有风险,但不出价很有可能错过《大涅盘经》,赵铁一定会把消息放出去,知道的人多了,竞争也大,那个时候价格一定会抬得很高,更加不用说还有起哄抬价的,最后卖出现什么样的价格真的是不好说,落不落得自己手里也难说,华夏有钱人太多,愿意出钱的人也多,这样的事情几天前才发生过一次。 高岛菊次郎不由得看了一眼江华,《兰亭帖十三跋》就是被抢走的。 宝荣斋里安静下来,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