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秃头记_033章、武当山前起沧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33章、武当山前起沧浪 (第1/2页)

    至正十六年的三月初三,均州城外的城隍庙中人声熙攘,放眼望去,似乎整个武当山附近的人群都聚集在此处。鼓乐喧天中,有艺人在耍杂表演,有小贩在沿街售卖,也有士子贵人,更多的时四野八方赶来凑热闹的农人小孩.有的好似刚从武当山看过拜真武大帝的法事归来,身背箩筐四处闲逛,不过元时有“游心经济业,举世抬箩筐”之风,想是这些人有机会放下箩筐,摇身一变,便成当街小贩。

    城西的朝武街是均州城外最热闹的街道,是附近开着的商铺,沿着城隍庙两端次地排开,延伸而成。街中离着城隍庙不远处,有一间最大的门脸,上边挂着一个黑底白字的牌子,上书“沧浪大黄”。阳光下,字上似隐隐有金光闪烁。那些逛庙会的人不知这里卖什么,凡是远远看到,个个都会跑过来看个究竟。

    走到近前,众人才发现柜台上还挂着三条布帛,左边那个写着“正宗肃州大黄专卖,利胆保肝、止血消肿,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十文两钱,一用即除。”那些人看了才知道,原来是专卖大黄的药店,不知能有多少生意,竟搞了这么大一间铺子。

    有认得几个字的人都暗自腹诽,写什么沧浪大黄啊,直接是肃州大黄不就得了。只是抬头看那柜台后边那两个叉腰的伙计,一个彪悍、一个凶恶,虎视眈眈的望着,便不敢出声。再看中间那个上面写着八个大字:“祖传秘方,专治骨伤”,却未写价钱,右边那个白布上却写着“招工”的标题,下书:“泥瓦工、木工,人数不限,每日二十文,店铺伙计,每日十文,俱包两餐。”

    这药店内隔出一个套间来,此时里边正坐着两人。右边是个秃头汉子,揪着脸上的一撮毛,似想将它一把连根拔掉,却不是诸农是谁。他对面坐着的一个干瘦之人,穿着灰布袍子,在举杯慢慢喝酒,正是司徒千钟。诸农在太原只休整了几天,没等过年,便经洛阳一路南下,直奔武当山而来。路上又行了近一月,终于到了武当山北边的均州古城。临行之时他死活将司徒千钟这个酒鬼拉来,只因突然又孤家寡人也太不适应,虽说有五十几个骑兵跟随,可以嬉笑怒骂,但终究还要保持些威严,时刻训练一下这些人的武功见识,久了也无太多闲话。司徒千钟一个人浪荡江湖,有酒便来,也没有睡不习惯一说,倒是好请,一路聊聊江湖事,行来不觉又过千里。

    等到了均州城中,诸农安排众人住下,却想起,也没有直接杀上紫霄宫毛遂自荐的道理。俗话说上杆子不是买卖,不提大力金刚指可能被张三丰老道和武当诸侠认出,惹来麻烦,关键是这样直接闯过去,未免自降身份,如何能讨来好价钱。诸农犹豫过罢,遂在这城隍庙繁华处开了这样一家乱七八糟的铺子,精心装修一番,做起店主,打起广告,有道是,愿者上钩。此外,还有另一件事让他头痛,便是此时再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带着一堆彪形大汉在外耀武扬威时感觉痛快,但是如何养得起这帮闲人就出了问题。

    五十六个人,加上诸农和司徒千钟两张馋嘴,还有近一百五十匹马,每日伙食马料加上住宿便要花上不少。还好拉来的这酒鬼用劣酒也一样能够打发,不然还真是麻烦。

    其时已经到了二月间,诸农望着那渐发青翠的龙巢山,碧波荡漾的沧浪水,光头一转,不禁起了念头。他要在这里等刚定诸人,算来总要再呆上一年。这也要出麻烦,一来谁又知他们什么时候就偷偷跑上山,总不能彻夜在紫霄宫外边候着,免费给武当派打更。二来自己这世界行走,日后敌人恐怕无数,朋友自然也要多交几个,不能总是这样如浮萍般四海为家。

    均州是湖北入陕的汉水要道,南邻武当山,三面环汉水。此时刚刚经过孟海马的南锁红军起义,均州虽未大损,但也破败。诸农用了几件肃州带来的珠宝首饰,便让当地的蒙元地方官发布命令,请这位有官兵护送的刚诺大师在龙巢山上选址建寺,保佑均州,另送周围山地三百亩,以资佛事。地方官觉得有僧人地主协守当地,维持治安,又有珍宝好拿,何乐不为,至于将来乱起时,这个地主倒向哪边,他这官当得一天是一天,又怎管得了这么多。

    诸农也满心欢喜,走着走着,一不小心终于成了地主,原来这当和尚也念经的好处。在山上精挑细选,最后找出一块地来,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