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手把手 (第2/2页)
速站起来,冲向商务室,吼道:“写!必须写!我来磨墨……” 魏铭端来一碗水,放在砚台边,说道:“接下来的内容,是各种材料的具体比例,是整张配方的重点,我希望每一个字,都能写出最高水平来!为了达到目的,我需要你的配合,更加紧密的配合!” “哦?需要我怎么配合?” “磨墨!磨出更好的墨!” “你是说,我刚才磨的不好?” 魏铭重重点头,解释道:“写楷书,需要浓一点的墨,你一会儿浓,一会儿淡,让我很不习惯!” 自己的付出被否定,郑辉煌很不爽,说道:“服务员刚才送来几瓶墨汁,浓淡固定,用起来很方便!为什么偏偏要我磨墨?你是存心找茬,对吧?” “我告诉你,墨汁用起来确实很方便,但是,那是书法初学者的玩意,不适合我!简单地说,追求作品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追求墨的质量,就必须磨墨……”巴拉巴拉一大通,魏铭科普起来。 这是创造出来的机会,关系到计划的最后一步,哪能不紧紧抓住? 魏铭告诉郑辉煌,一个好字,一幅好画,离不开笔、墨、纸、人四个元素。 宣纸必须渗墨,也就是把墨吃进去,才有层次感,才有艺术效果,但又不能洇墨。 所谓洇墨,就是墨水从落笔处,向纸张的四周扩散开来,这是“纸墨相逢”的必然现象。 这里面,必须掌握“度”的问题。 只有恰到好处,不漫不散不洇,才算好作品。 墨水太浓,则拉不开笔,容易滞涩,写出来的字,就很生硬;墨水太淡,要用慢笔,很容易洇墨。 蘸墨太多,或者行笔太慢,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洇墨现象,那就不是作品,而是废品。
总之,墨的浓度、蘸墨的多与寡、行笔的速度,都会影响作品质量。 放在眼前,就是郑辉煌磨墨的技巧与经验不够,无法提供浓淡适宜的墨,满足不了魏铭楷书创作的需求。 在以前,魏铭都是自己磨墨,想要什么墨,就有什么墨,根本不存在浓淡问题。 这些内容,都是华夏几千年历史的沉淀,都是总结出来的知识,并非魏铭凭空杜撰。 作为纯粹的门外汉,郑辉煌听到这些知识,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反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连最简单的磨墨都做不好。 他满脸惭愧,诚恳求教:“一时半会儿,我肯定磨不出好墨来,怎么办?” 魏铭苦着脸,一声长叹,说道:“只能临时抱佛脚,还能怎么办?” “抱佛脚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怎么抱?” “我教你,手把手教你!你是力量方面的高手,感知和灵敏很强,应该很快就能掌握磨墨技巧!”魏铭终于说出整个计划最关键的三个字。 之前的一切行为,一切谋划,都是为了这三个字。 手把手。 施放青苹果魂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目标主动喝下药引。 其二,用户与目标肌肤接触。 放在胡莲花身上,就是一瓶加料的营养快线,以及喝奶的亲密接触。 放在郑辉煌身上,就是一包茶叶和三泡茶水,以及“手把手”。 这是魏铭想到的最正常的接触方式,除此之外,两个大男人之间,实在找不到更加合适的“肌肤接触”。 换句话说,就算郑辉煌是乐于奉献的“基佬”,魏铭也不可能接受那种接触方式。 “手把手教我?说明你已经掌握磨墨技巧!那么,你为什么不自己磨?” “靠!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一件事情,你却推三阻四,搞七搞八,真当我稀罕么?行!你吊,你不磨,我来磨!”魏铭大发雷霆,拿起墨锭,在砚台上磨起墨来。 动作十分轻柔,十分缓慢,不带一丝烟火气,好像饿了好几天,没有力气一样。 时不时变换墨锭角度,时不时滴下几滴水珠,时不时观察墨汁成色,简直不要太拖延。 等到砚台里出现一洼墨汁时,郑辉煌手表上的分针,已经滑过几十个刻度,就连时针都想前进一格。 郑辉煌很清楚,墨汁的质量确实超过自己,但是,数量稀少,绝对写不了一百字。 想起几千字的配方,他感到很蛋疼,问道:“你平常都像这样,慢通通研磨?” 魏铭一挺胸,理直气壮,说道:“我是有追求的人,对墨的要求非常高!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说的就是我!” 郑辉煌哑口无言。 魏铭一挥手,喊道:“走开!闪一边去,我要开始干活啦!” 郑辉煌低眉垂首,说道:“还是说一下磨墨技巧吧!我相信,我的速度肯定比你快!我们齐心合力,尽快写完配方,等我确认香水溶液效果无误,我也不为难你,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怎么样?” 这样的转变,并非郑辉煌的主观意愿,而是药引的悄然影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