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节 日出东方 (第1/2页)
清晨的海面,还残留着夜幕的咸腥。日本海军的主力舰队,云集威海卫以东五十多公里外的海域,高耸的舰桥裹挟着志在必得的磅礴气势,各式灰色巨舰吐着浓烟,渐渐汇聚成一大片乌云。 日本海军的通联广播里,播放着日本的明侨,音乐家孙鸿见为日本海军谱写的汉语战歌《日出东方》: “日出东方 艨艟破浪雄壮 金乌天照耀航 日出东方 神风巨炮掣海疆 八代武魂镇汪洋 日出东方 诸君奋战偾张 此处从无夕阳 ……” 用汉语军歌振奋士气,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孙鸿见是明国非常有名的音乐家,这个时候对清军播放他为日本创作的军歌,就是表明日本和明国对清国的敌视态度,彰显清国在东亚的孤立地位。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英辅大将正心潮澎湃,用望远镜窥视着刘公岛炮台。清国北洋水师、威海卫分舰队的残余力量,几乎全部龟缩在这些炮台的庇护之下,瑟瑟发抖。 要不是刘公岛炮台,及其周围诸岛炮台的威慑,日本海军早就杀进威海卫,彻底消灭清国水师了。山本英辅始终心存疑虑:要不要凭借舰队优势火力,和岸炮进行炮战?作为一个上世纪的老海军,他深知指挥舰队进攻岸防炮是兵家大忌。岸防炮以陆地作为射击平台,稳定而精准,炮台以数米厚的混凝土进行加固,往往只有近距离命中炮管范围,才能摧毁岸防炮。在动辄十几,甚至几十公里射程的海战里,要如此精确地摧毁一门岸防炮,还真的要靠运气。相反,岸防炮打战舰,就容易得多了,计算好射击诸元,根据水柱实时调整,只要打中一两百米长的军舰的任何一部分,都能重创甚至击沉它。摧毁一门岸防炮极其困难,即使摧毁了,也只是一门炮而已,但军舰是十分金贵的战争机器,哪怕只是中了一炮,要是不巧,可能要在船坞里趴好几个月。 昨天的威海卫海战,大日本帝国再一次赌赢了。这个亚洲第二海军强国,彻彻底底地打败了亚洲第三海军,大清帝国水师。但是,为了全歼,真的值得去进攻岸防炮么?清军的战舰也都被重创得差不多了,就这么放走,不甘心呀!陆军在朝鲜已经无力取得任何胜利,从政治上来说,如果能摧毁清国的一个军港,和最后的一支舰队,是非常有利的。 虽然皇国的战争能力已经接近了极限,但是既已耗费举国心力,岂能无功而返?只要再努力一把,也许清国这头巨兽,就会颓然倒下? 进攻! 山本英辅并不是没有底气的,他给赤城号航空母舰的舰长山本五十六发去了作战命令: 海军航空兵,进攻刘公岛! 海军航空兵,这个新型兵种,在昨天的威海卫海战已经带给日军惊喜,这一战,能否再显神威? 随着嗡嗡的飞机马达声,赤城号、加贺号、凤翔号三艘航母的一百多架舰载机,挂着航空炸弹向刘公岛呼啸而去。 沉默的刘公岛保持着固有的沉默,机群盘旋了几圈,有几架战斗机放低高度,试图低空搜索出岸防炮,无奈这些炮台实在隐蔽得太好,rou眼根本无法发现。机群请示母舰,按照情报图标出的方位,对刘公岛进行模糊轰炸。在得到授权后,机群开始依次俯冲,轰炸开始了。 山本英辅专心致志地听着通讯室的电话,时不时地用海军15倍的高倍望远镜观察着刘公岛。在这个将近六十公里的距离上,望远镜里的刘公岛被放大到了近4公里等距,依稀可以看到爆出的火光。 看来轰炸效果不理想啊。 停在这个距离,也是山本英辅的无奈之举。海军引以为傲的长门级战列舰,整个联合舰队射程最远的舰炮,射程是38公里。而刘公岛有两门45公厘重型岸防炮,射程达到了50多公里。也就是说,这两门岸防炮的炮弹如果向正南方向打,甚至可以横跨这一段的胶东半岛!虽然在50多公里的最远射程,几乎打不中什么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