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江湖奇女子_作品序 写这部小说的初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作品序 写这部小说的初衷 (第1/2页)

    这是个治世,这是一个出治世能臣的时代;

    这是一个心学崛起的时代;

    这是个敢担当责任、道义、做事致良知的时代;

    这是一个巾帼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是一个文人志士报效国家、务实致用、驰骋疆场、以天下公心体察天下民心的伟大时代。

    一个出身底层、家境贫寒的普通人,敢直其身,敢行其意。

    他是位多奇才韬略的人物,他受到朝廷重要,他在治世中拨乱反正,他在治世中救世安民。

    他和那些同僚的英雄事迹就此展开,情节波澜起伏,撼人心魂。

    全篇情节回肠荡气,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全篇所要展现的华夏精神,昂扬、豪迈、凛然。

    大明时的中国竟是这个样子的。大义哉大明!

    全篇正面描写了不少治世时代锦衣卫和西厂、东厂的英雄事迹,笔墨蘸下,那些平叛、治理、反腐败、扼杀剿灭传销经济的壮烈,惊天动地地绞绝整个大明朝传销的黑夜之战气吞山河地开始了。

    而这些战争有的基本是虚构的,但情节处是符合大明历史的,写小说从不读《明史》,对野史读得比较多,这部小说开篇处就有我、全天下人个人情结、出世入世、报效国家的气宇轩昂的志向理想及知行合一精神的寄托。

    我正眼看明朝,明朝的这种与时代同步的知行合一的精神,还有非常积极的现实价值,一个时代要发展必须具备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归结起来就是致良知,致良知对历史、社会、民心治理的贡献是不容否定和质疑,是值得我们崇敬、借鉴、学习、参照、活学活用真切笃实行之的。

    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不分种族,不分老幼,不分官员、商人、百姓,皆应传诵、理解、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

    这是我要说的话,也是天下人要说的话,是真话,是实话,是可以的话,是有灵魂的话,是旷达超迈的话,是适合国家长治久安的一番肺腑之言。

    这正是我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我没有违背自己的初衷,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摸着良心而写这部小说,我无所畏惧,任凭日来日来暴雨,夜来风雨。

    一个民族是需要血性的、精神的、知行实践的、气节的、独立自主自强的心态精神的。若没有精神文明,则祸害后人,祸害天下苍生,贻害社稷江山,国家之经济强还在精神文明之复兴,如不复兴,中国何以屹立亚洲、欧洲、非洲各国之林?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女英雄,这位出身贫寒、智谋超迈的普通人,他有一段朴素平和、可歌可泣的爱情往事,他平定漠北蒙古残余势力,他费尽心血平定广西土司叛乱,功在社稷,利在苍生。

    他因此接受朝廷册封,他被册封为侯爷,这在明朝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恩册,也只有明朝能够如此。

    他一生的政绩在广西,朝廷全权安排他治理广西。

    这位侯爷,后来和公主生一个调皮、怪诞、性情豪迈、行侠仗义的女儿,这个女儿是缃烟。

    关于缃烟在我全部的小说篇幅里贯穿这部小说三分之二的章节、内容。她的侠义、大义、为国为民、内圣外王的大丈夫志向之大事的确做了不少。

    一个女子,仅仅就这么一个女子,在明代的时空凭着忠义、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精神敢于承担责任、道义报效国家。

    这是在大明,与我们今天的女子、男儿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要写的,写到后面是这么一个女英雄的纵横沙场以及行侠仗义扶危济困、体察民情以赤诚之心为天下善事的巾帼事迹,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传奇女子,只是在明代。

    别人可以骂我虚构,但我要说的是,今天我们如今看到的历史全被阉割,尤其是包括明朝、明朝以前的历史。

    我的小说,写到最后,留了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女,慷慨激昂的将军必有巾帼式的女子,以至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位传奇女子缃烟是我虚构出来的角色,我最喜欢的角色,我最喜欢她身上那种济世爱民、血性务实、沉毅善谋、坚强刚韧、不折不饶的精神风骨,才是我真正的华夏精英的风骨。

    人当做什么事,都要问问自己的良心,都要与良心结合去做事,这样天下才有真正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战胜一切,不是金钱所能收买、抵抗得来了。当一个国家的国民有了这种精神面貌,何愁不能千秋万代?

    有一种精神,永远活着,成了精神,不是那些玄幻小说,更不是那些言情小说,更不是那些一味宣传暴力、色情、虐待、愚昧的小说。

    中国不需要,中国真正需要一颗治世致用的良心,仅此。

    无良心,失天地民心,买办投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