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犀利的李云龙 (第2/2页)
十分高风亮节一般。 军需官杨处长,倒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斯文人,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一看就是一个精明人物。 “李副连长,步兵一旅,全旅兵员3241人,长枪1598支,各类短枪153支,轻机枪127挺,重机枪42挺,炮击炮2门,掷弹筒6具,战马349匹,军车28辆。” 李云龙知道,这个数据是炮制的基数,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不过倒是可以显示当年抗日战场之上,装备堪称精良的****整编师,其实装备也比较的寒碜。 重头戏在后面,损耗多少这个才是关键,而自己前来的任务,就是实际调查损耗数,从而查漏补缺,进行更换。 “距离上一次装备更换,已经有四个月了,这四个月我旅作战多大三十次,损失了大量装备,这是损耗明细。” 杨处长打开手上的一本账簿,足足有砖头那么厚,上面是钢笔正楷,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 每一次战斗的损耗,记载的十分详细,详细到每一个作战人员,甚至有战士的签字确认。 “各类损耗统计:长枪456支,短枪21支,轻机枪46挺,重机枪11挺,炮击炮和掷弹筒全毁,战马35匹,卡车7辆,各类子弹7万多发。” 一看数据就知道,这是三分之一的损耗,就战争而已,一支部队达到三分之一的损耗,已经是被重创了。 远程武器本身就是僧多粥少,玩不出什么花样,重点的是长枪和轻机枪,是一般武装势力的最爱,常用装备。
坐在办公室是研究不出来的,还是要实地查看,自然杨处长让李云龙,看到了损耗的枪支残骸,堆满了两间大仓库。 远程装备师部统一调度,不在李云龙审核范围之内,而且损耗残骸是统一归辎重营处理,是以在这方面,李云龙是坐享其成的。 长枪的种类很多,汉阳造、中正式、三八大盖应有尽有,有的断成两截,有的炸开了枪膛,也有看似完好无损,实际上无法使用的废枪。 一番看下来,实际数据和申报数据明显有差距,这里面有不少一分为二的枪支,也有战场捡拾的战利品,甚至还有收购回来的民间枪支,都没有将标志处理干净。 “杨处长,这长枪和轻机枪是不是多报了一倍啊,我看这里连一半都没有吧!就这个汉阳造,要是拿出去,还不丢尽了咱52师的脸,我们可是****精锐部队,民众那是有话要数的。” 李云龙挑了一把生满铁锈的汉阳造,也不知道从哪里收购的,比之猎户的土枪都不如。 “抗日艰难,弟兄们可是想尽一切办法打鬼子,这些都是发挥过重要价值的武器,我看看是那一场战斗中损坏的……”杨处长里面转移李云龙的视线,竭力的辩证。 “是啊,抗日艰难,要知道许多部队,还拿着长矛大刀在战斗。这一比,步兵一旅可是云泥之别,我看不要补充都可以继续战斗。”李云龙顺着话题往下聊,抓住了杨处长的痛脚。 “李副连长,你要体谅咱们的难处,我倒是想起来,上一次我们缴获了一具掷弹筒,因为没有榴弹,倒是忘了入账。你看八九不离十的给咱旅,补充到位如何?” 一具掷弹筒就想收买李云龙,怎么可能? 见到李云龙没有吭声,杨处长一拍脑门,尴尬的说道:“前几日,截获了一批黑市的军火,里面有一只勃朗宁手枪,正好送给你……” “哦,没有想到黑市居然如此猖狂,连勃朗宁手枪都有,会不会还有汤姆斯冲锋枪吧!我记得在旅部会议室,几个宪兵手中就是这玩意,莫非就是缴获的私货?” 杨处长一听,真想给自己两个大嘴巴子,欺李云龙年轻,没有想到对美械装备,如此熟悉。 步兵一旅有一些美械装备,那是因为高胖子是黄埔军校出身,拖人情才搞到一点,配给给贴身警卫使用而已。 “李副连长真是小诸葛在世,我就做主将送给孙旅长的两支汤姆逊冲锋枪,送给你了。” 孙旅长是步兵二旅旅长,也就是苏成山去的那个地方,据说两人是老乡,而且感情呸好,难怪苏成山嚣张无比。 “我看这样,长枪减掉100支,轻机枪减掉10挺如何?”一具掷弹筒,一把勃朗宁手枪,两支汤姆逊冲锋枪,李云龙见好就收。 “李副连长,抬头不见低头见,我这还有上好的战马,你随便挑一匹,如何?” “这怎么好意思,长枪就减50支,轻机枪减五挺,就这么定了。” “成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