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崔氏博陵 (第2/3页)
着她的手,片刻都不曾放开。太平纷乱的思绪渐渐安宁下来,那些不知从何而起的烦恼,也一点一点地消逝得无影无踪。 她忽然问他:“河东县侯同琅琊王一向交好,对么?” 薛绍脚步一顿,转过头来,温声说道:“朝堂上的事情,大兄一向不会同我多说。他是否与琅琊王交好,又同哪一位朝臣交好,我也不甚清楚。大兄曾说过,朝堂上的事情,是断然不能带回府中去的,因为大嫂会嫌烦。” 太平一怔,然后隐然笑出声来:“原来如此。” 她和河东县侯算不上很熟,也不能贸然去对河东县侯说,你离琅琊王远一些。河东县侯既然不喜欢同薛绍谈论朝堂上的事情,自然更不会同她这个弟媳谈论这些……她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想到河东县侯,又想到琅琊王,心中慢慢地浮现出几个名字来。 裴炎,崔玄暐,薛元超,薛稷。 还有,武承嗣。 太平遥遥望着空中纷飞的薄雪,又被薛绍稳稳扶着上了马,一路回转到长安。她倚在薛绍怀里,又攥紧了身上的大氅,fèng眼中隐然透出一点笑意来。 她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要去做。 公主府中依旧空荡荡的,不剩下什么人。 昨夜留在府里的那两位女官,已经将府中事务收拾得七七八八,回宫向天后复命去了。她们临走前,还细心将许多事情编纂成册,摆在了太平的案头。太平逐一翻阅着那些册子,心中琢磨着是否应该再向阿娘讨两个女官过来,助她处理府中事务,忽然听见了外间的敲门声。 她合上册子,道:“进来罢。” 她原以为进来的是薛绍,没想到却是一个眼生的小厮。 小厮战战兢兢地挪了进来,又战战兢兢地向太平行了礼,哆嗦着说道:“公公主,外间有人想要见您,说是崔崔家的人。” 崔家? 该不会是崔夫人? 太平微一沉吟,将册子搁好在案头,道:“引我过去。” 小厮战战兢兢地应了声是,又战战兢兢地将太平引到了前头。原本他作为小厮,是不能进到后院里去的,但如今府上的丫鬟婢女都走得干干净净,门房临时逮了他过去传话,几乎没将他吓个半死。 小厮战战兢兢地将太平引到地方之后,便弓着身子一溜烟跑了。太平望着他飞快窜走的背影,又想起他方才那副吓破了胆的神情,忍不住幽幽叹气:这个崭新崭新的公主府,她还真有些住不习惯。 “公主。” 崔智辩上前一步,向她遥遥拱手为礼。 太平一怔,然后笑了:“原来是崔将军。” 自从上回离开龟兹之后,她已经有大半年不曾见过崔智辩了。这位将军看上去比半年前老了一些,多了几根花白的须发,面容也显得有些愁苦。而最最重要的是,她才回长安没几天,他便忽然以崔家人的名义,来求见她了。 太平不动声色地指了一处案几,道:“将军坐罢。” 崔智辩长揖谢过,等太平坐在主位上之后,才在她的下首坐下,又询问驸马可好。太平神态从容地同他寒暄了一会儿,便听见他说道:“今日求见公主,实则是为了一件事情。” 太平微微颔首:“将军直言便是。” 崔智辩踌躇片刻,才说道:“臣想请公主,向圣人讨一封旨意。” 太平有些讶异地“哦”了一声,问道:“却不知是何旨意?” 崔智辩犹豫了很久,才低低地说道:“分宗。” “请公主向圣人讨一道旨意,允博陵崔氏分宗。” 博陵崔氏……分宗? 太平微微有些惊愕,又有些恍然大悟。难怪上回在龟兹,她同崔智辩说过那样一番话后,崔智辩便对她说,有些事情,是只有公主才能做的。 但就算是公主,就算是她的皇帝阿耶,也不能平白无故地干涉别人分宗啊…… 崔智辩站起身来,向太平长揖到地:“臣自知此事重大,又有些荒唐,公主就算是不允此事,臣也……只是先时在龟兹,公主曾允诺过臣,只要是您能做到的事情,便会帮臣一把。只是不知,这个诺言,是否还作数?” 他长长一揖到地,又过了许久,才缓缓站起身来,神情间颇有几分忐忑。 太平低低唔了一声,神色依旧从容:“我允诺过将军的事情,自然会替将军做到。” 她站起身来,走到崔智辩身旁,缓声说道:“但博陵崔氏是天底下最大的世家,也是绵延千余年的簪缨世族。崔氏之中,各宗支房嫡支旁裔数不胜数,当中的明争暗斗盘根错节,想来崔将军应当比我更清楚才是。” 崔智辩垂手立在一旁,面上颇有几分羞赧。 她转身望着他,又说道:“博陵崔氏想要分宗,一是要得到各房宗长允诺,二是要有一个足够的理由譬如,庶子不忿嫡母打压,又或是干脆被逐出本宗。只是我却不曾听说,博陵崔氏之中,是否有哪一位庶子,曾经顺利地和本家断过宗。” 崔智辩面上的赧意更深了些,垂手说道:“确是不曾。” 因为就算是平素族人间有什么纠葛,决定老死不相往来,也还有一条分府单过的路可以走,用不着像这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