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李帝国_第六十四章 诸侯割据(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诸侯割据(上) (第1/2页)

    被吕布张辽一闹,雒阳的城防瞬间加强了几个档次,徐荣帐下的一万余兵马接替了各位大臣家的私兵,全面接管城防。荀彧也在荀攸口中得知了李儒的种种事迹,特别是李儒计救少帝,又保全了皇宫,设置能算计到将天下群雄玩弄于鼓掌之间的董卓,终于是动了辅佐之心,在雒阳百废待兴之时,投入了太傅府,并主动挑起了招徕流民,重建雒阳的重担。

    而荀彧一来,还出乎意料的给李儒带来了数万兵员和数十万人口,让李儒等人震惊不已!

    原来荀彧之前曾投奔袁绍,出任其帐下幕僚,但是亲眼见证联军行径的他深深厌恶盟军诸侯打着正义幌子却互相攻伐吞并异己的丑陋行径。从而切认识身为联盟盟主的袁绍虽有野心,但志大而智小,不足以成大事,于是便打算弃了袁绍,另投明主。此时却惊闻李儒的瞒天过海之计,不仅在汴水大破联军,更是复迎少帝回朝,兵不血刃占据东都雒阳,又得到了当朝一众大佬的支持,简直是将盟军和董卓玩弄于鼓掌之间!

    此时李儒拥戴汉帝,并未有弑君之举,反而有救驾之功,名望上已经足够为自己的主公,且智计非常,眼光敏锐,“挟天子以令不臣”,已立于不败之地。于是荀彧下定了决心投奔雒阳,当然,还要奉上一份大礼,方才能凸显自己的才华。

    于是在联军解散之时,荀彧利用颍川荀氏的家族力量,鼓动流离失所的难民们向盟军营地乞粮。盟军诸侯为收买民心,尽皆开营放粮,生怕落后于他人而落得个民心尽失的下场。

    只是没想到结果适当其反,难民们接受盟军的救济后并没有感恩,只是让他们明白了诸侯们所谓的“粮尽退兵”只不过是欺骗他们的把戏。自关东联盟成立以来,百姓一直期待战乱能很快就能平息下去,流离失所的人们可以重建家园。然而各路诸侯却一直在按兵不动,整日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几个诸侯出兵讨伐董卓。如今盟军解散,说是兵粮用尽,诸侯们要各自退兵,可各路诸侯的数十万大军竟然还有粮食分给数十万难民!

    他们愤怒了!董卓本与他们无仇无怨,联军起兵讨伐也罢,那是他们上层人物之间的游戏。可数月之后,关东诸州郡起兵数十万人,大军都聚集在荥阳及河内郡,而联军士兵竟然劫掠当地百姓,造成民众的死伤超过半数以上,他们给百姓带来的损害,远远超过他们所谓的残暴不仁的董卓!!

    联军拥有这么多的士兵、这么多的粮食,如果齐心协力,他们完全可以击败董卓,而他们宁愿互相征伐吞并,劫掠百姓坐吃山空,都不曾西进雒阳。愤怒的百姓看穿了联军的丑恶嘴脸,在这些诸侯眼里根本就没有天下苍生,更不会去终止天下的战乱,他们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割据自立罢了,愤怒的情绪瞬间在难民中蔓延开来。

    而此刻荀彧又使人在难民中宣扬李儒大败盟军,谋胜董卓,计保少帝,重建雒阳的功绩,劝说大家与其在战乱中死于非命,不如投靠有心天下之人。于是在荀彧的一番煽动下,数十万难民涌入雒阳,其中不乏张角死后聚集在这一带的拥有不俗战力的信众。

    李儒在得到如此之多的民众之后,更是派遣于禁亲自挑选其中精锐,打散组成新军,使得雒阳战力得到了极大加强。此外荀彧还引荐了一名游侠,姓李名通,字文达,不仅弓马娴熟,还颇有带兵之能,被任命为屯骑校尉。荀彧则以此数功,被李儒表奏为长史,秩千石。

    而雒阳以北,随着河内王匡的覆灭,张杨了扯起了河内的大旗,被董卓封为河内太守。可张杨聚拢散兵后却是退至了上党,既不表态归顺董卓为相国的长安朝廷,也不表态支持李儒为太傅的雒阳朝廷,打算隔岸观火,见机行事。

    于是在少帝复位后,华雄便被李儒派遣去接管河内军务,并负责招募一只至少五千至一万人的队伍。华雄本只是听从董卓差遣前来雒阳投奔李儒,不想李儒竟然如此信任自己,并给了自己独掌一军的机会,只是这位铁血的西凉汉子只是将感激深埋心底。主公董卓的话,和李儒对他的态度,让华雄心里已经下定了誓死效忠的决心,此番前往河内,倒是想轰轰烈烈的干上一场。

    东西二帝并立不说,而关东诸侯在联军解散之后,内斗也终于进入白热化阶段,开始了一系列的征伐吞并。在切实的利益当前,至于汉朝皇帝究竟是谁谁谁,似乎早与他们无关了……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北方的两大诸侯,公孙瓒跟袁绍终于干起来了,而且这一干就持续了数年,中间董卓为了黎民百姓免遭生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