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一章人妖和妖人 (第1/2页)
以下是:》小说(正文第一百零一章人妖和妖人)正文,敬请欣赏!最快更新! .. 到了都指挥使这种级别,像徐百川跟钱重密议,然后徐百川找郭增光这样的事情,梁元岂能不知?他马上明白这是郭增光的意思。中文.. 既然郭增光没有强压自己派兵,那当然得给郭增光面子,梁元很痛快地在文书上签字。 钱重拿了命令文书,当即派人奔赴卫辉卫所和彰德卫所。 两府指挥使见了都司府发来的剿匪公文,不敢怠慢,急忙把下面所有的千户所全部动员起来。 明朝的军制实行的是卫所制,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州府设置卫所,卫所的老大叫卫指挥使,基本都是由太监担任这个职务,每个卫一般下设五个千户所,实编人数五千六百人。 从本义上来说,卫所的士兵都是职业兵,而且是世袭的职业兵。 意思就是,只要祖上在卫所当兵,那么后代就会有一人必须要当兵。 但是当国家安定以后,卫所兵的实际任务并非打仗,而是屯田,也就是开荒种地。 他们以为这样做就会解决国家养兵所需的粮食,可以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但实际上却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的。 明朝的统治者很有意思,他们也知道不能让所有的兵都去种田,不然的话一旦出现什么变故,可就没人去打仗了。 于是他们想了一个主意,七成的人负责种地,三成的人专门训练。 这个比例是很吓人的,七成人就是接近四千人。 这么多人去种田,卫所兵还能有战斗力么?多少年以后,这些人就由士兵彻底变成了农民。 变成农民也不要紧,有地养家糊口也成。 但是土地并不是个人的,而是国家的,正确的说应该是卫所的,更正确的说应该是卫指挥使的。 令人比较奇怪的是,这些已经不能算是男人的玩意儿,要那么土地干嘛?据后人分析,这帮玩意儿心理变态的可能性比较大。 尤其是明朝的太监,大多心里有些变态。 像刘瑾,王振,汪直等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都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最变态的当属魏忠贤。 魏忠贤其实不是九千岁,应该是九千九百岁,后面还要加上爷爷两个字。 也就是九千九百岁爷爷。 跟皇上这个万岁爷就差一百岁。 魏忠贤有一大喜好,喜欢房地产。 而且他只喜欢要,一般不怎么买,或者只花很少的钱去买。 不卖不要紧,不卖就抢。 魏忠贤要抢人东西还有抢不到的? 房地产都有了,钱自然不在话下,那些孝子贤孙们啥都可以差,就是不差钱。 据说魏忠贤打辞职报告以后回家,光金银珠宝就装了几十大车。 当然这些钱最后都落入崇祯的腰包。 说魏忠贤变态不是因为他捞钱攒地,主要是因为他想成圣。 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玩意儿想成圣?很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可是但他偏偏就这么干了。 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下面的孝子贤孙却有很多是识字的,这些人非但识字而且文化水平很高。 像崔呈秀就属于这一类的。 但鼓捣魏忠贤成圣的却不是崔呈秀,而是另一个人。 这人姓王,有个绰号叫王媳妇。 意思是这个人长得很漂亮。 就是王媳妇联络了一帮人鼓捣出一本《三朝要典》。 当然最后的作者署名肯定是魏忠贤了。 弄一本书当然还不够成圣,成圣的人哪个没有祠堂? 孔子有孔庙,孟子有孟府,朱熹有夫子庙。 老魏也得有,而且要比上述几位还牛。 上面那几位都是人死了以后才有庙。 老魏是活的时候就有人为他立庙,也就是生祠。 河南巡抚郭增光就在开封为魏忠贤建了一座生祠。 就连袁崇焕也打过申请报告,要为魏忠贤在辽东建生祠,不过由于袁崇焕在宁锦大捷之后被人弹劾指挥的暮气,很快辞职,这才没能建成。 要是只比祠堂的话,孔子孟子啥的在魏忠贤面前肯定是甘拜下风。 有这么一位妖人在上面兴风作浪,下面的人当然要推波助澜。 于是军户开荒种田产出的粮食被大量征缴,至于最后到了哪里就没人知道了,反正是没到当兵的手中。 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需要上交,这些种田的士兵怎么养家糊口? 吃不饱不要紧,顶多勒紧裤腰带,扛一扛就过去了,可是一旦国家出了点啥事儿他们还得被抽调去打仗。 吃不饱还得去卖命,士兵也不是傻的,这样的事儿谁干? 所谓此地不养爷自有养爷处,于是大量屯田的士兵开始逃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