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树倒猢狲散 (第2/2页)
,李景虽然没有身处其中,但是双方之间任何一个变化他都看的清清楚楚,其中的体会,他可能比当事者都要深得多。 这就给他以后施展政治抱负打下基础,不然的话以后跟明朝的政客们打交道,还不得被人玩死? 朝堂上的发展如袁可立所料,接下来数日,开始有人上书弹劾魏忠贤,起初崇祯皇帝不为所动,直到有无党派人士开始上书以后,崇祯皇帝终于动了!因为这时上书的人意味着他们将站在皇帝一边,新皇帝终于开始拥有自己的班底。 十月二十八日,魏忠贤提出辞职,崇祯皇帝同意。 十一月初一,崇祯皇帝下令,命魏忠贤去凤阳看守祖坟。 这个结果对于魏忠贤来说应该算是很好,可惜魏忠贤做了一件蠢事,这也是他做的最后一件蠢事。 都被人打发去看守坟墓了,就该老老实实的打包收拾行囊滚蛋,可这家伙上路前居然足足准备了三天。 这三天他把所有的财产都进行打包,足足装了四十大车。 四十多车金银财宝,还用了一千多人护卫,这不是找死么? 十一月初六,崇祯皇帝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大怒,终于发出逮捕令。 得知皇帝下了逮捕令之后,魏忠贤这才知道自己彻底完了,当晚便悬梁自尽。 树倒猢狲散! 魏忠贤死去,他以前的班底开始纷纷落马,其中包括河南巡抚郭增光,卫辉知府徐百川,以及彰德府的知府。 实际上徐百川远远算不上魏忠贤的嫡系人马,但是他是阉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徐百川被罢官去职的最大理由是在本地做官,而这在大明王朝是绝对不允许的。明朝有严格的规定,北方人必须在南方做地方官,同样南方人必须在北方做地方官。
但是由于徐百川买通了魏忠贤的亲信,投靠在崔呈秀的门下,在本地做官居然没人查问,当然以魏忠贤和崔呈秀当时的权势,也没人敢查问。 可是等到魏忠贤一倒,这个问题便被人揪了出来,徐百川的下场自然不言而喻,罢官去职。 而彰德府的知府是徐百川的侄女婿,自然也受到牵连,不过他的下场能好一些,调职他用。 徐百川被罢官,对李景来说是个喜事,这个冤家对头终于倒了,至此卫辉府再也没人会主动跟红山岭捣乱了。 徐百川回到林县老家,但是李景并不准备继续对付他,因为他已经对李景构不成任何威胁了! 另外,李景也不想刺激新来的知府,毕竟谋杀前任知府的罪名也是不小的,李景可不想没事儿给自己找事儿。 外部环境良好,李景开始一心一意地建设红山岭。 红山岭是李景的基地,李景准备把红山岭打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只有这样,当李景对外开始展开行动的时候,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另外在得到袁可立的指点之后,李景命人在卫辉府等地张贴告示,雇请书办。 如袁可立所料,有大量的读书人前来应聘,而且这些人大多是童生和秀才出身。 有这些读书人加盟,红山岭的建设更是顺风顺水。 红山岭诸事井井有条,李景终于有了空闲的时间跟袁可立习。 袁可立并没有教李景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他教李景的主要是史书典籍这样的实用问。 李景在现代受过高等教育,理解能力远高于这个时代的人,何况的这些东西也不枯燥,唯一令李景头疼的就是每天必须用毛笔写字。 但是这时候袁可立却表现出他严厉地一面,每天写字完不成任务,或者草率应付是要吃苦头的,李景无奈只好每日苦练。 说来也怪,写了一段时间的毛笔字,李景发现自己越来越能沉得住气,很多很急的事情也能平心静气地仔细考虑一番才做决定。 看到李景气度越来越沉稳,虑事越来越周密,袁可立大感欣慰 红山岭有序的发展,但是有一件大事却必须要办了。 起因是陈大虎的老婆翠儿有身孕了。 陈大虎的老婆有了身孕,最高兴的当然是陈老汉。 但是高兴之余陈老汉开始替李景cao心了。 李景转年就二十六了,这个年纪还没有成家,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李景在这个时代无父无母,由于李景一直把陈老汉当亲叔叔一样看待,李景成亲的责任就压在了陈老汉的身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