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 真正的造反 (第1/2页)
第163章真正的造反这些信件定是济世军最高的机密,他看了以后若不加入济世军则必死无疑。 杨柳风有心把手拍回来,但想到这些信件涉及到朝廷里最机密的东西,若是不看,实是心痒难搔。 想了想杨柳风咬了咬牙道:“晚生知道,从今以后,晚生就是济世军的一份子了。” 袁可立轻轻笑了笑,转头看向周衡臣道:“你要不要看一看” 周衡臣苦笑道:“我看不看又能如何” 袁可立笑了笑,将手拿开道:“你二人一起看吧!” 杨柳风和周衡臣二人对视一眼,同时慢慢伸手拿起桌上的信件,然后仔细地看了起来,没看多久两人目光一缩,神倩渐渐凝重,而随看信件越看越多,两人的神色也越来越凝重。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忽然亮了起来,杨柳风猛然抬头,这才发现天色己经暗了下来,不知何人将蜡烛点燃。 杨柳风,将手中的信件轻轻放在桌上,然后叹了口气道:“原来朝堂之上竟有如此多的黑幕,可怜我等居然被蒙在鼓里。” “是啊,满朝武几无做事之人,整天只知争权夺利,试问这大明江山如何能够安稳。”周衡臣也感叹道。 袁可立看着两人笑道:“刚才博行所言,若想济世安民,须靠皇上圣明,诸臣贤能,不知现在有何感想” 见二人不言,袁可立叹了口气接道:“当今皇上自登基以来,确想励精图治,可惜他并无识人之明,更兼刚饭自用,性疑无断,实非圣明之君。至干群臣,只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更有一批言官,每日捕风捉影,肆言妄为,令有位之臣不得重用。如此下去,大明去日无多矣。” “先生可有良策”周杨二人忙道。 袁可立摇了摇头,把目光转向李景。 李景点点头接道:“若想改变大明的命运,非出重手不可,首先皇帝不可疽权。你我均知,皇帝要是明君,那一切好说,可皇帝要是昏君呢谁又能保证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 顿了顿,李景接道:“何况就算皇帝年轻时是明君,难保老年以后不糊涂,这样的例子可不少见,汉武帝,唐太宗,唐高宗,年轻时哪个不是明君,可老来却净做些糊涂事!” 杨柳风和周衡臣闻听默然点头。 这俩人都是饱读史书,自然知道李景所言不假。 见二人点头,李景接道:“再说本朝,本朝从太祖至今己历十六帝,除大祖洪武,成祖永乐,宜宗宜撼,孝宗弘治这四朝,请问可否还有明君” 周杨二人几乎不假思索地摇摇头。 他们很清楚,大明自建国以来,也就以上这四位算得上好皇帝了. 李景接道:“上无明君,如何治国” 周衡臣和杨柳风对视一眼,忽然有些明白李景要说什么了。 皇帝是废材,治国自然靠的是大臣,纵观历史,大明王朝的名臣是最多的,要是没有这些名臣,大明王朝恐怕早就垮台了。 同样,大明王朝在历朝历代当中,jianian臣和权臣也是最多的。有那么多糊涂皇帝,要是没有jianian臣和权臣那才出鬼了。 而阉党的成抚跟历朝历代相比更是独树一帜,从王振到注直到刘瑾再到魏忠贤,可谓一个比一个猛。 明朝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好臣和权臣,甚至会出现这么多的宦官搜权,是因为明朝的制度有问题。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意识到宰相对皇帝的位置有威肋,于是借用胡惟庸案撇掉了宰相这一职务。 但是没有宰相,很多事情必须要皇帝亲自处理,遇到朱元造这样的劳模皇帝还行,啥事儿他都愿意千,啥事儿他都愿意管。 可是不是哪个皇帝都愿意当劳模的,当皇帝这么遭罪谁愿意干 干是,等到朱棣当了皇帝以后,开始任用秘书内阁。 朱棣比较霸气,内阁成员没有敢放肆的,但是等朱株的儿子和孙子们当了呈帝以后,内阁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 内阁的权力就是票拟权,就是全国各地的条陈翅议首先经过内阁主要是首辅审阅,然后写成条陈上赛给皇帝,皇帝看了以后再进行批阅。 也就是说皇帝要处理的政务实际上是内阁已经过滤好的,这个权利比宰相要大得多。 虽然皇帝手里拥有最大的权利,也就是人事权,不执行可以换人,可无论怎么换,内阁的权力却始终没有减小,反而越来越大,最大的时候,可以封还皇帝的命令,拒不执行。 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就是皇帝不想干活儿,皇帝不想干活儿就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