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_第168章 跑得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8章 跑得快 (第1/2页)

    第168章跑得快这一天曹诏先后接到沁水和阳城还有晋城等地向他求援的消息,曹诏这才得知高迎祥率部从山里钻了出来,并且正准备攻击晋城,阳城和沁水。中文【*^~】

    曹诏大喜,也不管高迎祥是怎么从陵川过去的,当即把部将召集起来,他的部下最有名的是他的侄子曹变蛟和马科,这两人随曹诏转战陕西和山西两地屡立战功.

    将两人叫来后,曹诏随即命令两人各率一千步兵分别救援沁水和阳城二县,自己亲率一千关宁铁骑至晋城解围。

    曹诏的打算是,自己带领一千关宁铁璐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晋城,把晋城的流寇打垮以后再转往阳城方向,只要阳城能坚守一两天,自己的部队和那些步兵就可以赶到。

    曹诏的部队刚从高平出来,高迎祥就知道言诏出动了。

    跟官军打了这么多年的仗,高迎祥要是不知道在打仗以前派斥候出去打探情报,早不知死哪了。

    高迎祥不光知道曹诏动了,他还知道连陵川那伙儿人也跟着动了。

    高迎祥很清楚,陵川的人马自然是不会帮着他打官军的,想打早就打了,还能等到现在那么这些人的目标是谁自然不言而喻。

    没过多久,高迎祥就接到李景的恐吓信,这下高迎祥傻眼了,高迎祥万万想不到自己这个举动竟然招来一群饿j良。

    好在他反应及时,急忙让人给李景送信,告诉李景,打下沁水和阳城之后,马上就向.值曲方向攻击,李景看完信后,让送信人告诉高迎祥,把值曲,闻喜,曲沃等县打完,爱上嘟上哪,但是在此之前要是再不听招呼,马上跟官军联手灭了他。

    看了李景的回信,高迎祥知道这个时候要是再起花花肠子,李景是绝对不会对他手软的。

    眼见官军和济世军对他隐隐形成两面夹击之势,高迎祥再不敢继续在晋城逗留,率领军队急忙掉头攻向阳城.

    高迎祥手下也是有一支骑兵部队的,虽然跟曹诏的关宁铁骑没法相比,但比起别的官军来,还是很强大的,这也是他能展屡击败官军的原因.

    三支部队看似同时在行动,实际上有先有后。

    最占优势的是高迎祥,从山河镇出来以前他就定下了分兵之计,在行动速度上他的优势最明显。

    其次是李景,因为他有一支部队吊在高迎祥的后面,这让他在第一时间得知了高迎祥的动向。

    曹诏行动的最晚,因为他不知道高迎祥的部队居然从山里钻了出来。

    虽然他也派斥候盯着高迎祥的部队,但是由于有李景的部队在陵川横着,斥候想打探情报和来回送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当高迎祥准备离开赵家岭的时候,李景便下令封锁官诏的耳目。

    李景本身是特种兵出身,他的部下训练最好的除了突击小队就是斥候,以斥候对斥候,虽然曹诏的部下也是精锐,但毕竟没有李景这个职业精英训练的厉害,没几天曹诏的斥候就被打得没影了。

    因此曹诏直到沁水,阳城和晋城向他发来求援以后才知道高迎祥己经跑了出来。

    但是行动晚,不代表速度慢。

    高平县距离晋城不到八十里,曹诏率领的又是骑兵部队,而且是一人双骑,曹诏所部只需两个时辰便可到达晋城。

    李景的手下除了斥候和传令兵骑马,剩下的全是步兵,步兵的行军速度自然无法跟骑兵相比,等高奇带人到达晋城的时候,高迎祥早带人跑没影了,连曹诏的部队都没看到。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地图,红山岭所处的位置在河南北部,与山西交界,明朝崇侦六年以后曾是高迎祥所部的根据地,现在也有这个地名。

    陵川县在红山岭的西面,距离大约有六十余里,陵川的北面是山西壶关,距离陵川直线距离是八十里左右,著名的太行山大峡谷就在壶关境内。陵川县也属太行山地区,不过己经是太行山余脉。

    高平县在陵川的西面,距离陕川大约六十里,晋城在高平县南部,直线更离也在六七十里左右,在明初曾是直隶州,后来取消州治,并入译州,一度是泽州的州治所在。从晋城再往西四十里就是阳城县,再往西北四十里就是沁水县,距离都不算远。

    在明朝这四个县都属泽州管辖,从崇祯四年开始泽州就成为义军和官军的主要战场,一直到崇祯六年,义军才被官军从泽州逐出。晋城的南面是河南的济源,义军首领王自用就是在这里病死。

    从沁水往西一百多里是曲沃县,归平阳府管辖,曲沃南面的植曲县属绛州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