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0章 富可敌国 (第1/2页)
如果不是知道景记商行是李景开办的,那么徐光启对李景能否把科院办起来是存有疑虑的,但是既然知道景记商行是李景的,那么最难解决的问题便不成为问题。<#中文 景记商行现在遍布整个大明帝国,在京城就有至少十家,景记酒楼徐光启曾进去吃过饭,吃饭的人并不算多,但是在景记酒楼吃饭的基本上不是官就是商,总之就是做有钱人的生意,不伺候平民百姓。 景记**徐光启倒是没去过,毕竟年纪大了,有心无力,但是徐光启听说过那地方,据说里面的姑娘各个能歌善舞,有的还会填词作诗,里面的生意那叫一个火爆。 但是景记商行最赚钱的却并不是酒楼和**,而是钱庄和车马行。 因为这两个行当都是一本万利。 钱庄做得也是有钱人的生意,尤其是那些商人。 钱庄最来钱的业务有两样,一个是存钱,一个是放钱。 商人为了方便,把钱存到钱庄是要缴纳费用的,存一百两银子每月要收取一两银子的管理费用。 看似收取的费用不高,但是在钱庄存钱的一般都是几百上千两,少了自己就随身带了,用不着存到钱庄。 一个钱庄只要有十万两存银,那每月就是一千两银子的收入。 至于放钱就是借贷,月息是存钱的五倍。 商人要是做生意钱不凑手,可以到钱庄借贷,一百两每月利息五两。 利息看似很高,但是比起高利贷还是差的远了,高利贷是驴打滚,越滚越多,钱庄放钱自然不会那么黑。当然,到钱庄借贷是需要有抵押的。 徐光启家附近就有一家钱庄,徐光启上朝下朝,经常能看到里面人来人往。 进去的人,不管是取钱还是存钱,最终都是给钱庄送钱。 其次挣钱的就是车马行,车马行承揽各种运输业务,基本上每次业务都能有几两银子的收入。 徐光启从京城来到山西,车马行一路照应,徐光启自然看到车马行的业务量是多少,那家伙,浩浩荡荡的车队能排上一里多地。 那钱挣得,比当土匪抢劫快多了。 令徐光启感到奇怪的是,景记商行的买卖做这么大,居然没人去打它的主意。 要知道京城里那些家伙可不是吃素的,放着这么大一支肥羊竟然没人去吃对此徐光启百思不得其解。 徐光启研究的是实,为人并不迁腐,他不像某些读书人那样假清高,明明爱钱,却偏偏装作视金钱如粪土。 徐光启知道,要做事是离不了钱的。 偏偏朝廷最缺的就是钱,很多事情根本做不了.当初皇帝明明答应要搞科院,可是由于没钱,最终不了了之。 现在李景让他搞科院,而且告诉他,要多少钱都没问题,徐光启便知此事已经成了一半,剩下的就看他能不能招到人手了。 徐光启一生所做之事,全是为了国家,他很清楚科院对一个国家的用处会有多大。 如果能把科院搞起来,那么徐光启此生便再无遗憾。 因此,徐光启几乎连犹豫都没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见徐光启答应,李景看了看孙元化笑道:“不知初阳先生可有意在此做事只是我这里最大的官才是个知府,你要是想当巡抚那是不行了。” 听出李景是跟他开玩笑.孙元化并未在意。 不过孙元化看李景说话平和,心里倒是非常惊讶。 李景虽然不是高官显要,但是手中权力之大,就算巡抚总督见了也得甘拜下风,却不想说话一点架子没有,简直就是一个普通百姓一样说话。 见孙元化有些犹豫,李景正色道:“先生,别想了,我跟你说实话吧,你要是回京,十有**要被杀头。” 孙元化猛地抬头:“你说皇上会杀我” 见孙元化不信,李景摇了摇头道:“我己收到消息,有人诬陷你反叛投贼,这些人都是你以前得罪过的。” 笑了笑,李景接道:“当然,保你的人也有,首辅周延儒就一力保你,可惜次辅温体仁却想借你的事打击周延儒.论阴谋诡计,周延儒恐怕不是温体仁的对手,因此我才说你回去有性命之忧,” 孙元化惊道:“朝廷之事你如何知晓” 李景笑道:“朝堂之事我若不知,岂能在孔有德造反攻打登州之时,派人救你” 孙元化闻听心中骇然。 他一直疑惑李景怎么会派人去救他,原来李景在朝廷里有线报,早就得知孔有德造反。不过李景怎么就敢断定孔有德一定能攻进登州城呢 对于李景孙元化心里可谓充满疑惑,这个人富可敌国,朝廷之事了如指掌,手里还拥有重兵,他到底想干什么 见孙元化惊疑不定地看着自己,李景笑了笑道:“孙先生,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