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崇祯字典 (第2/2页)
此以往下去,官场会出现浮夸之风,而且他知道你这段时间一直忙着,想必注意不到这些细节。这才写信给我,让我找个时间提醒于你。” 李景点点头:“先生,我明白的,您老安心静养,我回去之后仔细斟酌一下,必拿出一个稳妥的办法出来。” 琢磨了一下,李景接道:“至于先生提到的字书一事儿,我马上就让人进行刊印。” 徐光启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关于字书我倒是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将所有的字书整理一遍,然后重新编撰一部字书出来。我知道做这件事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钱财,不过这件事乃是惠及万民的好事,你考虑一下,如果国库允许的情况下,这件事宜早不宜晚。” 李景沉吟了一下道:“先生说的不错,编撰字书确实是惠及万民的好事,也确实是宜早不宜晚,国库没钱,这笔钱我自己来出。只是编撰工作却需找个严谨且饱之人做主管,先生可有合适人选吗” “原国子监祭酒孔贞运可做主事,詹事府少詹事王铎可为副手,另翰林院中诸翰林俱是饱之士,有这些人在,编撰一部字书并不为难。”徐光启道。 李景点点头:“孔贞运乃万历己未科榜眼,王铎乃翰林院庶吉士出身,这两人做这个工作确是合适人选。恩,翻年就让他们开始进行编撰,名字我看就叫《崇祯字书》吧。” 说着李景忽然摇摇头:“此书编成之后将惠及后世亿兆黎民,当永世典藏,还是叫《崇祯字典》吧。 “李兄,此书是你出资编撰,怎么不用你自己的名字”朱由检忽道。
李景摆摆手笑道:“用我的名字作甚,我希望后人看到这本书,便想起崇祯年间,我辈发愤图强,重振大明声威。还是用皇上的年号比较好,崇祯,不就是重振么。” “李兄……”朱由检心神激荡,握着李景的手一时无言。 李景轻轻拍了拍朱由检的手背:“皇上,只望咱们君臣携手齐心,做一番大事给后人看看,如此方不虚此生。” 朱由检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 想了想,李景接道:“皇上,微臣想跟你讨个封赏,还望皇上恩准。” 朱由检闻听一怔:“跟我讨封赏讨什么封赏” 李景说道:“我想请皇上下旨加封节寰公为太师,子先先生为太傅。” 听李景要朱由检加封袁可立和徐光启为太师太傅,朱由检和徐光启均是一愣。 大师,太傅还有太保合称三师,也称三公,只是一个虚衔,但是这个虚衔却荣耀无比,因为这三个称号代表的是正一品。 要知道明朝的官员除了宗人令,左右宗正,宗人和左右都督这几个职务是正一品,职务了,甚至从一品也只有都督同知这一个职务。 再没有正一品这个臣的职务当中,最高的六部尚书只是正二品,内阁成员有的还是从二品比如说礼部侍郎任内阁成员时,就只是从二品。 臣要升到从一品和正一品要加衔或者赠衔活的时候为加,死了以后为赠。 这个加赠的衔就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是正一品,其中太师最为尊崇,其次为太傅,再次为太保,三少也称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以及太子三师从一品和太子三少正二品明朝的皇帝给很多臣子加过太子三师和太子三少的头衔,但是三师和三少加的并不多,尤其三师加的就更少。 明朝前后近三百年,活的时候加过三师头衔的寥寥无几,而且大多是武将,臣基本上都是死后才能获赠这个称号。 当然特列也不是没有,张居正就在活着的时候加过三师的头衔,而且是三个头衔全部加过,当真是千古唯此一人。 三师,本指皇帝的老师,袁可立是李景的老师,对徐光启李景也尊以师礼,李景若是给自己的老师加三师的头衔,那就是自比天子,对朱由检可谓大大地不恭。 让朱由检加封,就是让朱由检认袁可立和徐光启为师,皇帝给自己的老师加衔,那就名正言顺的多了。 朱由检稍作沉吟,便明白李景这是顾及到自己的颜面,当下轻轻点了点头。 不想徐光启却摇摇头道:“皇上,老朽何德何能当得起太傅的称号,给老朽加衔就免了吧。” 朱由检闻言笑道:“当得起,当得起。子先师为国cao劳多年,做出的功绩无数,如果说子先师当不起太傅的称号,那还有何人能当得起” 收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