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_第513章 勋爵制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13章 勋爵制度 (第2/2页)



    武勋分为六品十二级,正一品为左右柱国,从一品为柱国;正二品为上护军,从二品为护军;正三品为上轻骑都尉,从三品为轻骑都尉;正四品为上骑都尉,从四品为骑都尉;正五品为映骑尉,从五品为飞骑尉;正六品为云骑尉,从六品为武骑尉。

    散阶分文散和武散。文散共九品四十二阶,武散六品三十阶。

    文散和武散正一品和从一品相同,正一品都是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为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自正二品以下开始区分,文散五品以上为大夫。

    文散正二品为三资大夫,即资善大夫,资政大夫,资德大夫。

    从二品为三奉大夫,即中奉大夫,通奉大夫,正奉大夫。

    正三品为三议大夫,即嘉议大夫,通议大夫,正议大夫。

    从三品为中三大夫,即亚中大夫,中大夫,大中大夫。

    正四品为中顺大夫,中宪大夫,中议大夫,亦称前三中大夫。

    从四品为朝列大夫,朝议大夫,朝请大夫,即三朝大夫。

    正五品为奉议大夫,奉政大夫,从五品为奉训大夫,奉直大夫。

    五品以下为郎。

    正六品为承直郎和承德郎。

    从六品为承务郎和懦林郎。

    正七品为承事郎和文林郎。

    从七品为从仕郎和征仕郎。

    正八品为迪功郎和修职郎。

    从八品为迪功佐郎和修职佐郎。

    正九品为将仕郎和登仕郎。

    从九品为将仕佐郎和登仕佐郎。

    武散正二品为r骑将军,金吾将军,龙虎将军。

    从二品为镇国将军,定国将军,奉国将军。

    正三品为昭勇将军,昭毅将军,昭武将军。

    从三品为怀远将军,定远将军,安远将军。

    正四品为明威将军,宣威将军,广威将军。

    从四品为宣武将军,显武将军,信武将军。

    正五品为武德将军,武节将军。

    从五品为武略将军,武毅将军。

    正六品为昭信校尉,承信校尉。

    从六品为忠显校尉,忠武校尉。

    在大明,爵位最为荣耀,并且世袭。勋位只授予本人,不可传于后代。散阶相当于荣誉称号,跟职务并无联系,很多官员一生也得不到荣号。

    李景执政以后,勋爵制度依旧保留,但是授勋和封爵要比原来严格得多。

    原来只要跟皇帝沾亲就可以封爵,像周皇后的父亲,田贵妃的父亲这样的外戚都能获得爵位。

    而李景规定只有立下军功才可封爵授勋,迄今为止,得到爵位的只有五人,这五人当中李景是被朱由检强行加封为兴国公的,剩下四人分别为袁可立,徐光启,曹文诏还有皇太极。

    其中袁可立是李景的老师,徐光启算是李景的半个老师,对李景入主中枢帮助极大,因此李景让朱由检封他俩为一等公。

    曹文诏这几年南征北讨,立下军功无数,李景本意封他为公爵,但曹文诏不愿出风头或者说不敢跟李景平级,最后只受了侯爵。

    皇太极是清国的皇帝,李景为了让他协助治理辽东,特意封他为定辽侯。

    李景保留勋爵制度,是为了刺激将士们战时勇于作战立功,保留散阶制度是为了激励官员们用心做事。不过李景取消了爵位的世袭制度,规定最多只能袭传三代。另外李景设定封爵的标准极高,能获得爵位的人并不会太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争取勋位和散阶,勋位和散阶虽然不能传给子孙,但是能获得职务以外的土地配额。

    不要小看这个土地配额,因为土地配额事关一名官员能拥有多少土地。

    根据李景制定的标准,一名七品官,如果只有职务的话,最多允许置办一百亩土地,但是如果他还有七品的勋爵或者散阶的话就可以多置办一百亩土地,也就是说他可以拥有两百亩土地。

    如果这名官员没有违法,依靠自己的傣禄或者是别的途径置办了两百亩土地的话,那么这两百亩土地以后就可以传给后代。

    要是他没有勋爵和散阶,那么他最多只能置办一百亩土地。

    如果官员拥有的土地数量超过规定的标准,按圈占土地罪论处,轻者籍没多占的土地,重者革职查办在农业社会,土地的**力极大。有了这个制度,官员要想多拥有土地,就得努力工作争取获得勋爵或者散阶,那样他就可以多置办土地了。

    骆养性的级别可以拥有五百亩土地,不过他原来的财产大多被抄没,想重新置办五百亩土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李景封赏上地主要是给那些作战勇敢,并且立功的士兵,现在让马五赏骆养性一百亩土地,可算是极大的恩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