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说服 (第2/2页)
有浑天贼,老回回一干人冒出来。下官可不相信其他人能剿灭反贼,所以下官拼了命也不能让皇上把我免职查办。” “下官说了这么多,王爷懂了么?” 宋献策突然笑道:“错了错了,孙大人错了。” 孙承宗看了他一眼,没有答话,转头看着卢晓航,像是询问这位是谁。 “这是福王府右军师,宋献策。” “不知宋先生说我错了,我哪里错了?” “孙大人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 “保家卫国!” “那么我想问一问孙大人,家何在?国何在?” 孙传庭疑惑地看了宋献策一眼:“家在后堂之中,至于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宋先生总听过吧。” 宋献策哈哈一笑:“那么我倒想问一问孙大人,你这个朝廷封的兵部侍郎兼陕西总督,怎么把大明朝的陕西省的版图画的只剩下潼关了?” 孙传庭面色一红:“不是我畏战怕死,实在是举朝上下正在与关外鞑子作战,为大局计,先让闯贼得意几天罢了。” 宋献策怒声说道:“好一个为大局计,陕西的百姓日夜在闯贼的刀光剑影下生存,生活早已是水深火热苦不堪言,孙大人为了自己的官职竟然不顾百姓死活,当真是好官!” 孙传庭一拍桌子:“胡说!我岂是贪图权势之人?” “天启三年,我因为魏忠贤祸国殃民,上书无用之后弃官回家!” “崇祯十年,因兵略与杨嗣昌发生争执。他一个纸上谈兵的书生懂什么军国大事?我坚决不退让,结果被杨嗣昌进谗言,不仅丢了官职还关进了大牢!一关就是三年。”
“你还敢说我是贪恋权势之人么?” 宋献策拱手说道:“孙大人为国为民,高风亮节,在下深感佩服。只是大人为何如今变得畏手畏脚的,如何不肯为了大明再放手博一次?” “不是我不肯,实在是不能。私自出军在哪一朝都是谋反的重罪,况且没有圣旨就没有粮草。没有粮草供应,大军就只能守在潼关,并非下官不愿意帮王爷,实在是无能为力。” 卢晓航笑了笑:“孙大人这句话有些言不尽实了吧。” “王爷是何意思?” “孤王早有耳闻,听闻孙大人上任陕西总督之后就推行了新的政策,以秦地养秦兵。孙大人出京之时皇上可是一文军饷都没给大人吧。” 孙传庭被拆穿了谎言,面色有些发红:“还是实话跟王爷说了吧,下官手中有兵有粮,但是下官不会出兵,也不能出兵。” “至于原因,下官刚才已经说过了一部分了。没有圣旨出兵视同谋反,下官不怕死,怕的是身背骂名而死,遗臭万年。” “而且下官信不过王爷的人马,首先他们都是王爷的私军,忠君爱国的心想必有限,万一战事不利,随时会为了救王爷而把大明推入深渊之中。” “王爷的私军必定是王府花重金培养而来,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从年龄体力上,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毕竟没有打过仗,和这样的友军协同作战,下官实在是放心不下。” “所以,王爷还是另想妙计吧,下官就当今天没有见过王爷,王爷也忘了来过潼关吧。” 眼见谈判就要破裂,卢晓航自然不能甘心:“孙大人,孤王和你说一说事情的真相。” “自从李自成兵临洛阳城下,一直是孤王挂帅,领着河洛军与闯贼作战。河洛军本不是王府的私军,乃是大明的军户,被孤王用了一些手段才变成了大明河洛军。” “河洛军成军以来和闯贼交战数场,所以孙大人大可放心河洛军的战斗力。至于河洛军的忠心,我可以告诉你河洛军的军号是:大明河洛,卫我河山。绝不是卫我王府。” “所以孙大人尽可放心他们不会做出对不起大明的事情来。” “最重要的是,皇上现在不知道这里的情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不用我教给大人了吧。大人可以赌此次能毕其功于一役,或者等待机会待时而动。” “我不敢保证这次能赢,但是这次却是最好的一次机会,因为闯贼立足未稳,我们多面出击胜算很大。” 孙传庭听了这么多心中已经震惊不已,没想到这位福王竟然会带兵而且是为了保卫大明的河山而不是私欲。他心里转了几转,笑着开了口。 “倘若我同意了王爷的要求又被皇上罢官免职,可否去王府上混一口饭吃?” “王府的锅够大,应该能让你吃饱。” 孙传庭决定干了,不为了建功立业,也不为了青史留名。只是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 这片土地上的人实在受了太多的磨难,天下人实在受了太多的磨难,是时候有人站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了。而孙传庭相信,这个人将是福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