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镇_第四章 判决终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判决终至 (第2/2页)

监狱的大门,我打开了专门为这次执行而派来的检察院专车后座车门,让三叔坐在了后座,而我则上了副驾驶的位置,与司机刘师傅打了一声招呼,车子启动向地处市区另一个方向的第四医院驶去。

    第四医院是一家精神病院,我想,这一点三叔也听说过,但三叔依然表现得很平静,异常地平静。

    三叔坐在后座,专注地望着快速后撤的道路两旁的风景,如今已经是1979年的仲夏,道路旁的农田房舍一扫颓丧之色,充满了新的希望。

    “三叔,想家了吧?”

    “我一个孤老头子,早已没有家了。”

    三叔有些怅然地说道。

    “三叔,我想你很快就能回家的!”

    “我知道,我知道。”

    三叔依然平静地说道。

    我不再和三叔说话了,和刘师傅都点了一支烟,默默地吸着,默默地注视前车窗外。

    三个小时后,在市第四医院大门外,当我看着三叔被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员把三叔接走,办完了所有交接手续,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放下却不见轻松,反而有些沉重了起来。

    我曾经亲手办理了三叔的案子,虽然三叔后来被免于起诉,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接受强制治疗。

    我负疚么?我不知道,虽然知道这一案情的家乡的街坊邻居,从没有对我有过异样的论调。可我知道,我不喜欢这种感觉,这让我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颓丧和挫败感。

    我看不清方向,也许,我对自己信仰的东西也有了一丝的怀疑。我开始怀疑我并不适合检察院这份工作。

    也在那次案件之后不久,经过艰难地决定,我离开了检察院公诉工作的战线,转而做起了文职工作,并且在后来的很多年中转行做了专职记者。

    ※※※※※※

    1979年的夏天在欣欣向荣的时光中流走,秋天很快来临,时光过得很快。

    1979年的沱江很平常,波澜不兴,随岁月悠悠流淌,即使在盛夏水流量最大的季节,也没有可以记载的洪峰奔腾呼啸流过。

    在这期间,常回家乡看看的我,去过三叔曾经“犯案”的葫芦坝江湾几次,在那里静静地坐着,思考着一些问题,让我复杂的心绪找到了暂时的安宁。

    每一次,坐在葫芦坝江湾美丽的风景里,看着江心舒缓流淌的江水,尽量不去想三叔的案子。

    那样残忍的画面不是这风景如画的地方能够承载的,可如果真有其事,那名幼婴又是谁,他(她)来自哪里,他(她)又去了哪里?

    我脚下驻足的黑色巨崖就是在这一带有着美丽传说天然石墩——风(封)鼓崖,而江对岸就是我和三叔的家乡,一个被称为海井乡的普通乡镇,往下游几里地就是桥镇所在地,而再往上十余里,又是另一个叫做灵仙庙的场镇。

    风鼓崖为一方沱江边的一整块不规则巨型石墩,是葫芦坝江湾处最好的观景点。

    风鼓崖仅水面以上高度即达30余米,宽度约40余米,顶部平整宽大,厚度约20余米,而隐于水面下的巨石基部不知道有多厚重。石质斑驳光秃坚硬牢固,并且与周边数十里范围内的石材完全不同。

    据故里传说,有时,人们仿佛能够听到巨石传出击鼓的声音,有人说,那是江风击打巨崖发出的声音,也有的人说,那巨石里封印着一支战鼓,那是远古封神时期神仙的战鼓,所以也人称封鼓石。

    有人说这是一块巨大的天外陨石,是女娲补天后剩下的石头中的一块!不是有一个说法是位于陕西华阴县的华山就女娲补天剩下的巨石化成的吗?。

    但经过后来地质专家考证,该巨石的部分成分与礁石相近,如果在淡水江河里的礁石能与他相似规模的,就只有长江水道里的艳蓣堆了。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经过取样分析,该巨石含盐成分相当高,且有海洋微生物残留痕迹,如果真是礁石,也只能说是海洋里形成的礁石。

    在中国西部内陆如何能形成海洋碓石,这岂不是证明了远古时期四川盆地是真正的海洋呢。

    而江岸边一个叫做海井的川中盆地里的小乡镇,却能被叫做“海井”呢?似乎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此地在远古时期是海洋的科学解释。

    然而,“海井”到底是指什么?它又到底在哪里呢?

    每一次,带着这些对科学的疑惑,我狐疑而来,又释然而去。

    可是我不知道的是,当我离开这里之后,在目不可见的深夜里,在上百米宽的水流湍急的江心,江水漫卷着形成了一个直径数丈大小的旋涡。

    鱼群追逐而来,围着巨大旋涡游弋,仿佛旋涡的中心有巨大的吸引力,让鱼群疯狂地想冲进去!

    足足一个时辰之后,旋涡才慢慢平静直至消散,江心重归宁静,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