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第4/4页)
晌,深吁了一口气,问道:“难道要我什么也不做?” 萧佑丹放缓语气,温声劝道:“但是殿下,你的动作太快了。你三天之内,罢免任命了一百三十名官员!现在朝廷中,众小怨谤载道。” 耶律浚哼了一声,没有回答。 “你又下令允许民间印刷书籍,开办学校,而且正式请求皇上允许契丹人参加科举考试——这些事情,皇上能高兴吗?皇上一向以为,本朝是以武立国的。” “契丹人实际上已经在读书,我不过是承认事实罢了。何况文武不可偏废,科举可以给契丹人进身之道,培育契丹的人材,有何不可?父皇会答应的。” 萧佑丹苦笑道:“这些倒也罢了——可是你减免了中京、上京道今年一半的赋税,又请求减免南京道、西京道三成赋税——这皇上能答应吗?你要让一半的乡丁归乡,要检视皮室军的数目,要求对叛乱部落剿抚并用——这皇上能答应吗?” “我知道肯定没有这么容易答应,但是我必须试一试!”耶律浚压着嗓子说道:“契丹人是我族立国的根本,现在契丹人都民不聊生——我必须让契丹人有时间去放牧、去打猎、去耕田,让他们的牛羊繁殖,让女人生孩子,只有这些契丹人过得好,我们大辽的根基才会稳固!我们还要让汉人和那些蛮夷部落不至于心生怨恨,要让他们对大辽既敬且畏,这样大辽才会强大!” 萧佑丹沉默良久,低声说道:“殿下,我们不能太心急。万一皇上翻脸……” 耶律浚游目四顾,见并无他人,放低声音说道:“萧素扈从圣驾,萧忽古(即前文所说萧和克,兹改)深得宠信,二人皆已向我效忠。” 萧佑丹心中不由凛然,萧素倒也罢了,萧忽克何时向耶律浚效忠,他竟然全然不知情,这个太子殿下的本事,看来比自己想像的更加了得。 “萧忽古之父,本是我外公旧部,我外公在世,颇为照料……”耶律浚低声解释了一句,又继续说道:“现在若有可虑者,是耶律伊逊那厮为中京留守,中京的兵权,我不及他。而且那些将领,我又动不得。只需找个借口除去此贼,皇上仅我一子,万事不足虑。” 萧佑丹思忖良久,终于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事情宜早不宜迟。或者求一刺客,杀耶律伊逊于市中,亦无不可。” “就怕事情暴露,反为不美。”耶律浚摇摇头。 萧佑丹微微叹了口气,不再多说,转过话题道:“若论厘清朝政诸事,本朝之法,虽不可照学南朝。但南朝事多有可取处,马林水与臣几次交谈,臣以为确是个人材,殿下可以常常咨询他。” 耶律浚望着夜空,轻声叹道:“毕竟不知道此人底细,若用起来,还要慎重。上次之事,我想来也有一点后悔,似乎有点轻易了。” 辽国犊山。辽帝耶律洪基行宫。 耶律洪基穿着一身宽大的红袍,手握金樽,开怀畅饮。不久前赐姓耶律的北府宰相张孝杰与北面林牙耶律燕哥坐在下首陪饮。侍卫萧忽古与萧十三侍立两旁。几个侍从官员则趴在下首掷骰子,凡胜者得锦缎一匹,负者杖责一十,因此不时有人被拉下去打屁股,哇哇的叫声从帐外远远传来,引得耶律洪基哈哈大笑。 耶律燕哥见耶律洪基心情甚是欢畅,连忙凑着兴笑道:“陛下,下臣最近得了几件宝物,不知陛下可否替臣下鉴赏一下。” “哦?”耶律洪基醉眼迷胧的笑道:“是何宝物,快呈上来,让朕一观。” “是。”耶律燕哥谄笑着退出帐外,朝自己的家奴做了个手势,家奴连忙递过一个镶金盘子,耶律燕哥双手接过,小心的吹吹,双手捧着走进帐中,轻轻放在耶律洪基的案上。 耶律洪基一面掀开盖着的红绸,一面笑道:“这又是什么物事?”话音未落,眼睛却已经直了——放在盘中的,是一套黑色犀牛皮甲,皮甲上缀着一般大小数百颗真珠,光芒夺目,晃得整个金帐之内都觉耀眼。在犀甲之旁,是一柄精铁小刀,单是看到刀柄,便已知价值万金——那是用极其名贵的白色犀角刻成的刀柄! 耶律燕哥笑道:“陛下,白色犀角,便在天梵也是甚稀罕之物,传说只有独角兽之王,方能有之。普天之下,也只有陛下配得上此物。” 耶律洪基哈哈大笑,拿着小刀,拔刀出鞘,在空中比划几下,斜着眼望了耶律燕哥一眼,笑道:“说吧,燕哥你送这么名贵的宝物给朕,想要朕赐你什么?” 耶律燕哥谄笑道:“陛下说笑了。陛下富有四海,做臣子的只愿陛下万寿无疆,哪里还用得着别的什么?这些东西,其实是魏王耶律伊逊所贡,魏王说这些东西非人臣所应当有,只有陛下才配得上,因此特意托臣贡上。” “好、好!”耶律洪基笑道:“难得他有这份心思。” 耶律孝杰趁机说道:“魏王对陛下的忠心,是路人皆知的。当年重元作乱(注一),魏王披甲执刃与逆贼格斗,已可证其忠节。这次罢魏王为中京留守,魏王亦毫无怨言,只说恨为小人构隙,使君臣有间。魏王起于贫贱,富贵全赖陛下赐予,又何曾敢有二心?” “孝杰说得有理。”耶律洪基叹道,“伊逊的忠心,朕是知道的。明日便让他复任北枢密使罢。叫他暂时留在中京,好好辅佐太子。” “陛下圣明。”耶律孝杰与耶律燕哥顿时喜笑颜开,齐声拜贺。萧忽古恶狠狠的瞪了对面笑眯眯的萧十三一眼,悄悄退出帐外。 注一:耶律重元之乱,发生在辽国清宁九年秋七月,宋仁宗嘉佑八年。当时耶律洪基在太子山,皇太叔重元与儿子楚王等人作乱,犯行宫。当时耶律伊逊为赵王,与叛军战有力。后因功晋魏王。此事《天龙八部》有描写,但《天》中多虚构,与历史记载不合,从重元作乱,到《天龙八部》中所说哲宗绍述,时间相隔三十年左右,如此阿紫死时,至少是四十多岁的少妇了。为避免读者产生认识混乱,故作此注,啰嗦几句。 附录: *************** 熙宁八年官制改革之监察部分简介 *************** 监察系统 御史台为监察机关,纠察百官,肃正纲纪是其责任,本职只在监察百司,不应逾权。其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此外,御史台有监督司法之权,将在司法体系详叙。 御史台:大夫一人,从二品;依宋制,大夫不真授,赵顼曾有授司马光之意,不果。 中丞一人,正三品;中丞领台事,不得再兼他职 侍御史一人,正五品下;侍御史为副 属官:检法二人,正八品上;检详法律 主簿二人,正八品下; 录事二人,从九品下 属司:殿院:殿中侍御史二人,正七品上; 职权:大朝会及朔望、六参,弹失仪者。 殿中监察御史八至十二人,正七品上; 职权:纠察京朝官,分部设立,大事奏劾,小事举正;宋制本以隶察院,今改隶殿院 察院:监察御史按路设人,从七品上; 职权:分巡地方,分路设立 (侍御史本隶台院,今不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