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3/5页)
。既便石珍跑了,那些印信核对一下,就能分出真假了,抓住石珍,不过是可以揪出幕后指使的人而已。谁会这么傻?” “学士、李先生。”默默跟在后面的刘道冲忽然道:“学生有些话,不知当不当讲?” “湛渊请说。”石越见是刘道冲,语气稍稍缓和了一点。 “学士,学生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会给学士带来什么样的损害?皇上对学士一向信任恩宠,为何这次却又大发雷霆?学士身在局中,李先生又是一时受蔽,否则,岂能不明白其中的关键何在?”刘道冲年纪轻轻,虽然是外出打猎,却也是一身道袍,只是骑着一匹黄马,夹在众人之间,未免有点不伦不类,不过他自己却旁若无人,非常自在。 石越与李丁文听了这番话,均觉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一闪,二人连忙跳下马来,低头思索起来。片刻之后,二人同时轻轻“啊”了一声,石越叹了口气,说道:“原来如此!”李丁文却苦笑道:“吕吉甫真是了不得。” 刘道冲也叹了口气,说道:“吕吉甫的确了不得。眼下要应付过这一关,一时间竟也难觅良策。” “是啊,一时间也难有良策。”石越也开始苦笑起来。他拿着鞭子,不停的在手中轻轻敲打,苦苦思索。李丁文与刘道冲也默默不语,垂首苦思。 唐康等人迷茫的望着三人,不知道他们在闹什么玄虚。唐康皱着眉,苦苦思索着,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忽的长吐了一口气,说道:“我总算明白了,原来如此。” 秦观蹑手蹑脚走到唐康身边,笑着低声问道:“康时,究竟这件事的奥妙是什么?” 唐康微微笑道:“要弄明白整件事情,还须得反过来问。少游兄,我问你,皇上为什么会大发雷霆?” “这样的事情,皇上岂能不怒?”秦观一脸愕然。 唐康摇了摇头,叹道:“少游兄,皇上正要锐意进取,一切改革措施都有赖于家兄,以皇上的脾性,是绝不可能为了一点点小过而责罚家兄的。除非这件事情,对皇上的变法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秦观依旧一脸茫然。 “依我的推想,那个石珍,可能的确是有人想陷害石大哥。也许还有其他厉害的手段藏着没有使出来,或者是来不及使出来。但那个人肯定不会是吕吉甫。吕吉甫不过是看到了这后面的机会,善加利用而已。这个人,真是善于把握时机啊!”唐康感叹不已。 秦观依然想不清其中的曲折,不好意思的笑道:“这后面又有什么机会?只要调查清楚真相,不就一切大白了吗?” “那时候就晚了。”唐康冷笑道,“这才是吕吉甫的厉害之处。皇上一早决定,很快就要正式公布官制改革,与此同时,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九寺卿一切重要的职务,都要公布人选。家兄本来定为太府寺卿,改革后的太府寺卿是仅次于户部尚书的财政大臣——但如果这时候,家兄正陷在一起严重影响道德声誉的案件中,你要让皇上如何服众?到时候,吕吉甫就可以趁机提出他的人选,将家兄排斥于尚书省系统之外。皇上即便再加宠眷,也不过是守着翰院做学士——以改革后尚书省的权力来说,一个翰林学士又岂能主导变法的进程?他吕吉甫自然顺理成章,可以唱回主角了。待到这个案件澄清之日,尚书省众相早已各安其位,若无大过,岂能轻易罢免?要任用家兄,岂码也要两三年之后——有了这两三年的缓冲时间,吕吉甫可以发挥的余地根本不可以想像了……” “康时说得不错,到时候众多的预备措施,说不定吕吉甫稍加改变就会加以施行,将名望与功绩,全部揽到自己身上,若有成效,两三年后他已地位巩固,牢不可破;若无成效,自然于学士身上,也没什么光彩。”刘道冲走过来,接过唐康的话说道。 秦观听到唐康娓娓而谈,背脊上冷嗖嗖的寒气直往上窜。他万万想不到,一桩看起来愚不可及、简单明了的陷害案,能够被人发挥到可能影响到朝局的地步…… “这些勾心斗角……”秦观心里想着,游顾四周诸人,心中冒出一股凉意。“吕惠卿的聪明才智,用来争权夺利,已是如此可怕;幸好石越和这些人还有着为国为民之心……”他完全不敢想象下去了。 刘道冲与唐康却没有去在意秦观,二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唐康喃喃道:“皇上大怒,是因为皇上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皇上既说了要提前改革官制,话不能收回;可偏偏出了这样的事情……” “如今之计,是要赶快澄清这件事情,纯粹是出于诬陷。只要澄清此事,镇压交趾,学士有建策之功,到时候大加宣扬《升龙府盟约》的文治武功,朝廷便可以借此声势,将官制改革顺顺利利的推行下去。并且可以借此机会,逐步开始进行军事改革!”刘道冲慨声道。 唐康精神一振,笑道:“这只是大道之前的小坎?” “这是许多大坎前面的小坎。”石越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唐康身边,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只可惜这个小坎也不是那么好过的。按着先前确定的方针,皇帝将在四月二十五日,公布官制改革中的大部分内容,五月初一大朝会,既公布中央政府中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同时下令增建“海船水军”,建设港口,市舶司,并且命令新任太府寺卿厘定新的“市舶务敕令”草稿。如果不出意外,皇帝还会在这一天正式宣布对交趾的武功,嘉奖有功人员! 五月初一,石越究竟是太府寺卿兼参知政事,还是依然做翰林学士?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短短七天之内(注一),石越有没有可能澄清自己。 正如石越等人所料,变法并没有因为“石珍案”而停住脚步。 四月二十四日,赵顼在崇政殿召见中书门下、枢密院、学士院、御史中丞以及户部尚书司马光等大臣,最后一次确立官制之细节。讨论从早晨持续到晚上。每个部门每个职位都进行再一次审核。 四月二十五日朝会,赵顼向天下颁布《熙宁八年新官制第一敕》,烦琐复杂的官制改革,正式开始。“朕要在今岁之内,结束官制改革之过渡期!”皇帝以威严的语气,向庞大的官僚机构展现他的决心。 这是对一个庞大官僚体系进行的外科手术。 赵顼首先做的,是稳定满朝文武的人心,所有人都在关心着新官制推行后自己的官位。 禁中右掖门东面,原本是中书省、都堂、门下省在东面,枢密院在西面,两府遥遥相对,称为“东西二府”。赵顼以非常的效率与果断,简单的将中书、都堂、门下的官衙,改称“尚书省”,迅速任命了尚书左右丞以下的官员,让几位宰相依然暂时保留原有的职务与官名,初步完成了尚书省的改组。然后将中书、门下二省迁到尚书省北面,紧挨着文德殿的几个院子中;将枢密院北面的院子,划归门下后省,任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