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认亲 (第1/2页)
王娘子和大娘几人洗洗漱漱,把自己整理的清清凉凉,把孩子也收拾妥妥当当,这才带着孩子们去小虎家。 二丫并不善于与陌生人交谈,只好学着大伯娘的样子,给坐在女桌的妇人们不停的夹菜。 坐在桌子上沿的大娘最先发出问话:“娘子夫家贵姓?” 二丫放下公用筷子,笑着回道:“夫家免贵姓王,大娘贵姓?你们可都是一家子?” 大娘为二丫介绍着桌子上的几人,“老妇我免贵姓关!夫家姓施,这位是我儿媳,姓宋,这位是我孙媳,也姓关,是我娘家人。 这位是和我们同村,夫家姓付,娘家姓王。他男人不是个东西,逃难路上带着别的女人走了,丢下她们孤儿寡母。 半道上她不想过江,就想着沿着你们庄子的那条河上来,我们劝不住,只好跟着走,没想到,这就跟对了!” 大娘说着,就抹着眼泪哭起来。 施家儿媳,忙劝着婆婆:“娘!您看您,我们这不是挺过来了吗?!高兴的事,您哭什么!” 施大娘抹着眼泪点头,“哎!不哭!不哭了!就是想想害怕!差点就没挺过去!好险嘞!” 二丫岔开话题:“大娘,你们哪里人士?” 施大娘忙着擦干眼泪,回答二丫:“我们祖籍是顺德府,后来,因为朝廷迁移人口,我们就迁移到西北阳泉。” 二丫也不知道哪对哪,只好“哦!”一声,算是知道了。 王娘子估计跟二丫差不多,不怎么爱说话。只闷闷的喂饭给狗蛋吃,狗蛋已经摇头不吃了。她还在喂。 施大娘在一边小声的提醒她:“王娘子!你自己吃吧,狗蛋已经吃饱了。你别在喂他了。” 王娘子这才拿起二丫给众人准备的小布巾,给狗蛋擦嘴,然后就放他下去玩去,自己这才吃饭。 二丫作为主人,总要主动说话,就拿勺子舀起一大块豆腐给王娘子。一边说着:“现在天干。也没有什么蔬菜可吃,只有这豆腐还勉勉强强的算个素菜。你吃一块,解解咸味。” 王娘子习惯性的想让。忽然想起这是在人家做客呢,就赶紧的接住,嘴里客气的谢着。 这两家人就算是安定了下来,王娘子的儿子狗蛋。施大娘的大重孙子狗剩,小重孙子二狗子。三小子跟着庄子里的孩子们玩疯了。 大人们也没什么事可做,因为二丫怕过了十月末,小河又要干枯,就没有再种植。只是想着法子种了一些长得快。及时吃的蔬菜。 什么鸡毛菜、茼蒿、芫荽、菠菜一类的。幸好夏天的时候,自己家在麦地边上种了两泷辣椒,要不然就更没有自己可吃的菜了。 鸡毛菜可以说是跟着虫子赛跑。刚刚长出来没有两寸长,二丫就拔回来烧鸡蛋汤吃。再等一两天。那就对不起了,全成了虫子的口中食。 十二月头上,庄子里又来了一队,上百人的逃难队伍,而且人家还是有目标的直奔而来。 这一次,太爷爷坚决没有让他们住进庄子里,而是给了木料和山草,让他们自己在河对面的树林子里,搭建茅屋暂住。 在后来的交谈中才知道,一切真的都是天意。 这次来的逃难队伍,实际是王娘子的娘家人,当初他们是前后脚往渡江口去。 王娘子的娘,听说女婿丢下女儿和外孙,自己带着别的女人逃荒去了,直气得两眼翻白。… 后又听说女儿带着外孙,自寻死路的向西逃荒。当时就疯了,非要一大家子一起跟上。 男人们比较理智,没有搭理她的发疯,继续向前走。 王娘子的娘,实在放心不下,就想着一路过去看看,要是能追上,就把她带回来。 要是女儿不幸,死在了路上,也有个收尸的人。 王娘子娘家有跑商的人,一路上的准备比较充足,虽然不是吃的很好、很饱,但是至少不需要靠乞讨才能生存。 王娘子的娘,自己贴了二十多个大烧饼带上,又让小儿子背一个小锅跟着。顺着河床一路追着王娘子他们就上来了。 追到王家庄子,就听说自家女儿、外孙、还有施家的一大家子,都被留了下来。 又在附近村庄打听,知道王家庄子富足,不缺水不缺粮,当时就起了心思,要留在这里。 随即回头,要是能够追上族人,就带着他们一起回来投靠,要是追不上,就自己带着儿子回来。 好在家族其他人虽然不赞成她去追女儿,但是也没有丢下她们母子,独自过江。 都还停留在江边等候她们。 王娘子的娘追上族人,还没有机会说话,就被劈头一顿责骂。 “就你有闺女,别人就没有了?你这样要害死多少人,知不知道? 现在一路上,粮食越来越贵,越来越不好买,我们还要在这儿白白空留这么多天,就为了等你们两个。 如果因为这次的耽搁,我们的银钱维持不到去海边,你会害死多少人,知道吗?” 王娘子的娘也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厚着脸皮任由族老责骂。 见族老骂的差不多了,就大着胆子跟族老说:“祖爷爷!有件事我想跟您说说,您给拿个主意。” “说吧!快点,我们还要赶路!” 王娘子的娘,压低声音,道:“祖爷爷!是这样的,我发现那收留我家丫头的村庄有水有粮,据说他们两三年的粮食都因为价贱留着没有卖。 而且听说他们那一片的粮食都是高产,家家富足。我就想着我们是不是可以过去投奔?!” 祖爷爷一手缕着胡须,一边皱着眉头,说道:“就是他们有粮,我们这么多的人。又能维持多久?再说了,你敢保证,他们就愿意收留我们?” “祖爷爷!说不定过不了多久这旱灾就过去了呢。 还有!他们那儿今年还种麦子了,我看到他们刚刚割过不久的麦茬子。 再说了,实在不行,到时候我们再接着过江到海边去,也不是不行。 他们会不会留我们。我不知道。可我就是想过去碰碰运气!” 祖爷爷也没有了主见,现在沿路粮价越来越高,原本准备的银钱。已经不能维持他们到海边。 一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