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明风_第一百八十一章盛世背后的阴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一章盛世背后的阴霾 (第1/2页)

    龙船经过一系列的测试确认无问题后交付大明皇室舰队。

    长度301.8米,宽86.7米,全高32.3米

    动力,采用巴蜀重工的6座飞龙Ⅱ型蒸汽轮机,8座锅炉这个蒸汽机是新型的一种超大功率蒸汽机。航速25节,巡航速度19节,续航力21节/8900海里。未包含涡轮喷口。

    吨位,标准排水量28900吨,满载排水量39849吨。

    三楼窗户外安装了无线电波雷达,驾驶室内有接受电波的机器。雷达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雷达探测距离不是很远有效距离为600米左右。六百米,还不及望远镜,不过在大雾弥漫,或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或者大雪纷飞的天气基本上有点作用,因为能见度非常低。

    新龙船巨舰几乎比以前的木制巨舰还要有气势。

    舰船内有

    百货商店

    医馆

    运动馆

    小型戏剧院

    游泳馆

    餐厅

    邮局

    理发店

    等于是将部分设施移植到上面,说白了就是移动的小型城市。皇家舰队基本上很少自主独立参加战斗,也很少单独一支舰队出海航行。大部分情况下皇家舰队出航大多有其他舰队进行专门的护航皇家舰队本身战斗力虽然强,只是一个象征性。大部分时候皇室私家舰队都是需要舰队护航的。

    主要护航舰队有三支,

    第一太平洋舰队护航支队

    北方舰队支队远征护航队

    船政联合护航舰队(专门为皇室护航的舰队,由各船厂联合组建专门为皇室服务为民政船队。作战力不亚于政府舰队。因为本身就是专门组建的舰队,造船机构将最先进的设备技术整合进皇室舰队。)

    船政联合护航舰队的战舰都是专门建造的军舰,这一型军舰不会给政府舰队造也不会出口。

    1894年11月明帝国将历朝有为君主封为大帝。将紫禁城奉天殿内有为君主的画像上题字xx大帝。

    轩辕皇帝,祖皇大帝故为华夏族的始祖。

    武丁大帝,商高宗武丁,加强王权。

    祖龙大帝,秦始皇嬴政,天下大统称皇立帝,开创了华夏第一个帝国。

    汉武大帝。刘彻不用多说了是个人都知道。

    开皇大帝,隋高祖杨坚,立科举制

    建元大帝,隋炀帝杨过,有过之失,但功可抵过,开运河通航运。

    贞观大帝,盛唐第一大帝,武功鼎盛,重振华夏雄风。

    天元大帝,武则天。天之始元之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最后一位。

    建隆大帝,宋太祖赵匡胤立宋为国一统中原附江南。

    洪武大帝,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驱外族,定国安邦,立我大明。

    永乐大帝,派船队巡视西洋,恩威天下,向世界传扬我天朝国威。

    紫禁城是明帝国权力的中心机构,同时也是祭天祭祖的场所。

    此前紫禁城当然也不会只是一个单纯祭天的场所,他的用处很多,1796年紫禁城改为太子府,但三大殿太子不可用,其他地方太子可以自由使用。当然其他没有封王住在北京的皇子也可以住,但必须是皇帝的亲儿子,不过大多皇子封王后朝廷都会修建王府。1810年改回紫禁城称呼将三大殿龙椅屏风移至养心殿,坤宁宫,漱芳斋。三大殿改为皇室举行特殊庆典的场所,并非大型庆典,只是皇室成员内部的小庆典。1826年三大殿龙椅屏风经过修缮重新摆上了三大殿,改为摆设历朝有为君主雕像的区域,主体雕像摆放在奉天殿。轩辕黄帝祖皇大帝在龙椅上。其他君主在殿下。华盖殿内有一个大鼎,内供奉着三位皇帝,中间的是轩辕黄帝,左侧是武丁大帝,右侧是始皇帝。谨身殿内供着所有有为皇帝的牌位,后加上题了xx大帝的画像。其他区域太子依旧可以自由活动。

    太子16岁必须移居紫禁城,开始新的生活,移居紫禁城后等于是一个管理紫禁城的皇帝。除非太子年幼时皇帝驾崩,没有办法太子得住龙帝大皇宫里住,其他情况太子必须住在紫禁城。

    大明帝国1856年新编法律规定,男子16岁可以举行成人礼,女子14岁即可举行成人礼,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均为二十岁或以上。1866年紫禁城承天门的牌匾被卸下挂上了太zigong匾额。承天门广场有很大的变化。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的廊房被拆除形成了一个正方形,长安左门靠南部分建起了徽派形制的内城区警察署。右侧则是由皇室修建的徽派的房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