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龙驭归天!(下) (第1/2页)
“唉,使将士们枉死沙场,使大魏国蒙受耻辱,此皆朕之过失也,与诸位爱卿无关,爱卿们快快请起吧!” “谢陛下!” 曹丕并非推卸责任,只是有感而发罢了,很快意识到自己言语有失,又连忙安抚几位重臣,同时商议议和之事! 渡江兵败,大将阵亡,战船尽数焚毁,到了这个地步,魏军也无力再战了,议和是唯一的选择,何况陆逊开的条件很宽和,魏国君臣完全可以承受! “太常卿,代朕拟一道国书,派人送过长江去,答应与吴国罢兵停战,之前俘虏的吴兵全部释放,庐江郡城池全部退还,魏、吴两国从此各守疆界,睦邻友好! 再传令各部人马,雨过天晴之后,即刻班师回朝,对阵亡者予以厚葬,家属要加倍抚恤,其余将士、民夫各归家园,与亲人们好好团聚吧! 这次南征之战失利,过错由朕一人承担,朕还要下一道罪己诏,向天下人检讨过失,再减免赋税,劳役一年,让百姓们好好休养生息!” …… “臣遵旨!” 曹丕口述,太常卿-蒋济执笔,很快写好了议和国书、退兵诏书,加盖玉玺之后,分别派人传达,至此南征之战算是结束了。 出动了五十万大军,苦战几个月之久,死伤了许多兵马,还消耗了无数军械、粮草,却换来一个黯然退兵,曹丕真是不甘心啊! 不甘心怎么办呢,战场上打不过陆逊,那就暗中下绊子吧! “告诉使者,见到陆逊之后,替朕转达几句话,而且要当众转达:就说伯言的高恩厚情,朕牢牢记在心中了,日后必定厚报之,若是朕无法回报,朕的子孙也会记住承诺的,海枯石烂,绝不食言!” “啊,陛下这是何意啊?” “无需多问,按旨行事!” “遵旨!” 国书送走之后,曹丕目视江南方向,心中一阵的冷笑,自己统兵打仗或许不行,可是玩弄阴谋诡计吗,绝不在任何人之下! 只有帝王最了解帝王了,孙权倚重陆逊,令其统帅倾国之兵,授予征伐之权不假,可在孙权的内心深处,真的一点猜忌也没有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兵马乃是国之利器,更是皇权的有力保障,自古身为帝王者,就没有不怀疑将领起兵造反的,孙权又岂能例外呢? 何况孙权外宽内嫉、刻薄寡恩,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对亲兄弟、侄子都能痛下杀手,又岂会相信一个外姓人,只是环境逼迫之下,不得不倚重陆逊罢了,但是暗中必有防备之心! 因此上,自己故意派人传话,说什么高恩厚德、牢记心中……日后必定厚报之类的! 这些话传到了孙权耳朵中,他肯定会产生怀疑的,认为陆逊故意手下留情,放走了战败的魏国君臣,而这样做的目的是留一条退路! 毕竟从长远来看,魏国实力远在吴、蜀之上,早晚会完成统一大业,那时候念在情分上,魏国肯定厚待陆逊及其家族子孙,加官进爵,享受富贵……这可是里通外国,买主求荣的大罪啊! 君疑臣,臣必死,一旦孙权生出了疑心,陆逊还有好日子过吗,秦昭襄王赐死白起、汉高祖诛杀韩信的事就是前车之鉴! 可惜的是,借刀杀人之计虽好,自己却看不到陆逊人头落地了,曹丕摸了摸心口,就像冰块一般的寒冷,几乎感觉不到跳动,自己的大限马上就要到了。 当年自己使用苦rou计,让属下用毒箭射伤心口,再栽赃到三弟曹植身上,最终夺得了储位,后来又做了大魏天子,没想到因果循环,最终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现在不是追究是非对错的时候,自己要趁着还有一口气,把身后事安排妥当了,保证大魏江山传承下去,准确说是立个继承人! 自己有九个儿子,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才六岁,如今大魏帝国内忧外患、根基不稳,若再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无异于雪上加霜一般,只怕会有亡国之危啊! 最好立一个已经成年,且智勇双全、经验丰富的继承人,这样才能稳定政局人心,保证大魏江山传承久远,如此就要考虑兄终弟及了。 自己有二十多个兄弟,一奶同胞者三人,二弟曹彰已经故去,三弟曹植积怨太深,都无法作为继承人,那就只剩下一个四弟曹熊! “小弟,过来!” “臣弟在此,陛下有何吩咐?” 听到召唤之声,曹熊不禁大喜过望,与司马懿对视一眼,膝行到了软榻旁边,激动的浑身直哆嗦,兄长临终召唤自己,莫非有传位之意吗? 虽然自己有夺位之意,可是夺来的皇位,终究没有传来的皇位坐着舒服,也更加名正言顺! 不过以兄长的心机,就算是传位给自己,恐怕也会留下后招的,比如让自己立下毒誓,百年之后还皇位给侄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