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兵发洛阳城! (第1/2页)
潼关-北濒黄河,南依秦岭,向西距离长安三百二十里,向东距离洛阳五百里,正好厄守两都之间咽喉要害,其战略位置重要无比! 得知天下大势有变,萧逸立刻命令玄甲军、陷阵营、丹阳兵、陌刀兵、恶鬼营、掘子军……共计二十余万精锐人马、以最快速度向潼关集结,准备东进洛阳、席卷中原! 安排好‘白菜’的后事之后,萧逸带领典韦、曹性以及百余名亲兵,策马狂奔了一天一夜,于黄初五年-七月十六日抵达潼关,亲自指挥这场国运之战! ………… “咚!--咚!咚!” “太师大人升帐点将!” 隆隆的聚将鼓声中,萧逸满身戎装,端坐帅位,一向处乱不惊、平静似水的脸庞上,竟然出现了小小的波澜! 自己一十七岁从军入伍,至今整整整三十年了,期间历经大小数百战,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敌,也创立下了丰功伟业,不过三十年征战下来,自己已是身心俱疲了。 就像一柄杀人无数的宝剑,看似寒光闪闪、杀气腾腾,其实暗布无数细小裂痕,再不复出炉之时的锋利了! 好在天下大势即将安定,如果不出预料的话,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出征了,打完了这一仗,从此刀枪入鞘、马放南山,可以安渡悠闲岁月了,剩下的事交给儿子,徒弟们就可以了! “我等参拜太师大人!” “免礼!” 文臣武将很快聚集而来,计有大牛、郭奕、典韦、高顺、黄忠、黄叙、蒋奇、黄鼠、邓艾、郝昭、孙绍、地狱四兽……共计数十人之多,皆是萧氏心腹死党,而且人人面带兴奋之色! 皇帝、太后先后升天,本该继位的皇子没能继承皇位,不该继位的诸侯王反而称帝了,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军民人等无所适从,大魏帝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如今天下无主,以太师大人的崇高威望,亲率二十几万精锐东进,不出五天可入洛阳,进而席卷整个中原,拨乱反正,安抚臣民! 那个时候吗,‘魏代汉兴,萧继其后’这句谶语就该验证了,大家都是开国功臣,英名记载史书之上,富贵传承子孙后代,还有比更让人高兴的事吗? “启禀太师大人,关外有使者求见,自称传达新君圣旨!” “哦?” 正在萧逸踌躇满志,准备点将出征之时,一位不速之客到来了--司马孚! 司马孚,字叔达,在司马八达中排列第三,与司马懿是同胞兄弟,为人温厚廉让,从不于人结怨,故而在朝野中人缘极好,因多次进谏有功,被加封为中书郎、加骑都尉! 另外吗,当年司马孚出仕之时,曾在大司马幕府中任职过一段时间,与上下人等都比较熟识,跟萧逸也说的上话,派他出使倒是个合适人选,也说明曹熊、司马懿真用心思了。 至于司马孚来的目的,无非是劝说萧逸不要出兵,有事坐下好好商量,最好能承认曹熊的皇帝身份,而且为了能说服萧逸,他肯定还带来了一份大礼! …… “大魏天子圣旨在此,请太师大人起身迎接!” “嗯?--哼!” “噗通!--下官参拜太师大人!” …… 片刻之后,司马孚进了中军大帐,左手持天子节杖,上束三根白色牦牛尾,右手托一份皇帝圣旨,白玉为轴,绫锦织成,并有翻飞的银色龙纹图案! 司马孚也是聪明人,知道这次出使难度极大,因此来的路上就谋划过了,准备以天子使者身份来一个先声夺人,只要能震慑住萧逸,这件事就成功一半了。 再以利诱之、以言劝之、以情动之,剩下一半也就成功了,而震慑住萧逸的标志,就是让对方起身迎接圣旨,那为何是起身,而不是下跪呢? 当年对曹cao的敕令,萧逸是单膝下跪迎接的,以示对岳父大人的尊敬! 后来对曹丕的圣旨,萧逸是微微拱手迎接的,算是给皇帝面子了! 如今轮到曹熊的旨意,只要萧逸抬抬屁股、肯站起来迎接就好了,不敢再有别的要求! 可惜事与愿违,天子使者的威严没能震慑住萧逸,反倒是萧逸散发出的滔天杀气、随意扫过来的目光,吓得司马孚双膝一软,不由自主的跪在了地上,圣旨也随之落地了。 “直接说吧,开了什么价码?” “陛下有旨:太师大人辅国多年,劳苦功高,特加封为弘农王,赐九锡,可立天子旌旗,穿戴天子服侍,乘金根车,出警入跸,并节制潼关以西各州、郡军政事务,王位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呵呵,价码开的真是不低啊,如此天下又多一国矣,彼此征伐,永无宁日,你认为本太师会答应吗?” 不得不承认,曹熊的心机、魄力、手段比其兄曹丕更胜一筹,如果坐上皇位的话,肯定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可惜有一个简单道理,曹熊始终没弄明白,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是天意人心所向,谁敢逆历史潮流而动,必将落个粉身碎骨! “太师大人英雄盖世,视富贵有如过眼雨烟,然而下官有几句肺腑之言,还望太师大人聆听一二: 南征失败,国力大损,先皇临终之时,担心皇子年幼,无力统御天下,为避免出现主少国疑之危,故而遗言让萧怀王继承大位! 萧怀王再三退让不过,这才再文武群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