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戈文万岁 (第2/2页)
听着的人都对这如梦似幻的情景无比的向往. 每一个听着的人都带着一丝憧憬一丝虔诚,信誓旦旦的说这神圣的一幕必将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历史上不可泯灭的景象,永远流传。 现在,那个朦胧诗的导师就站在他们的面前。 如此的温暖,如此的清晰。 人群中不知是谁开始深情的背诵那首朦胧诗集结令—— 中国诗歌继续流浪……要求公众和社会庄严认识的人,早已漫山遍野而起。权威们无法通过自省懂得并接受上述事实…… 这篇由戈文写就的,通过电报的形式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正是这篇集结令带来了光明的召唤,让所有的朦胧诗诗人和朦胧诗诗歌爱好者在阴暗之中抬起头,开始期盼起地上明媚的阳光。 这样的讯息早已深深的印刻在许多人的心里,永远也无法忘记。于是,众多的声音开始响应—— ……最富魅力的,不是领取赞同的目光,而是自身对自身的体察与确认。朦胧诗没有宣言我们可以写宣言,朦胧诗没有主张我们可以写主张。朦胧诗没有体系的,我们可以亲自替它建筑起来!因为艺术常常告诉我们,我们也应常常告诉艺术! 声音的洪流飘荡在八一湖畔,虽然天气寒冷,可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涌起了兴奋的热潮。 哪怕戈文心中再怎么介意刚才众人对于查海生的冷淡,此刻也都烟消云散。 戈文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而他也正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执着的为着理想而努力。 一个人从来不怕自己是孤单寂寞的,他怕的只是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别人的承认。 此刻的一切,都证明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有人知道。
这便足够了! 他想要说话,但是喉咙的哽咽让他的声音暗淡无声。 他想要招手,但是手臂的乏力让他的动作软弱无奈。 人群开始呼喊。 “诗人万岁!” “戈文万岁!” …… …… 戈文静静的站在那里,等场中的掌声和呼喊声都渐渐停止,才真诚的说道:“谢谢……谢谢大家。” 顾城看出了戈文此刻的复杂,他擦了擦额头上隐隐冒出的汗水,微笑着说道:“戈文,给大家说几句吧!” 戈文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演讲。 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的方向是什么? 戈文按照自己那篇开始阐述很久以来对于朦胧诗的理解。 在场的众人本就都是朦胧诗的诗人或爱好者,原本就对有研究,此刻听到原作者的阐述,纷纷有恍然大悟之感。 “所以,我认为朦胧诗绝对不是什么口水诗,更不是什么故弄玄虚……” 戈文想到了后世的著名的梨花体。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在后世的某个阶段,梨花体很是流行,据那位“梨花jiejie”说,梨花体是卸掉诗歌众多承载、担负、所指、教益,让她变成完全凭直感的、有弹性的、随意的、轻盈的东西。 什么玩意儿? 如果诗歌真的能那样写,那岂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诗人? 虽然戈文愿意让国人都能诗意的活着,可是梨花体能算是诗吗?诗歌的美学价值在哪儿? 想到这里,戈文终于将话题拐入了他此次站出来的正题上—— “故弄玄虚的感情是虚假的,与之相反,如果带有真挚的感情,那就又不一样了。这里我借用刚才查海生同志的来做个简单的说明:这首诗分四节,第一节…… 综观全诗,此诗在艺术性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堪可称道,诗作意象鲜明生动、联想丰富而大胆、视域广阔、节奏张驰有效,极具情绪感染效果,与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堪称互映生辉,构成了独特的阅读魅力。” “我觉得这首诗足有资格在中国任何一家诗歌杂志上发表!”赏析完查海生的后,戈文下了如此结论。 而他的结论也让在场的很多人大为惊讶,虽然在戈文的简析中,大家已经明白了的魅力之处,可是戈文对这首是评价如此之高,却是没人能想到的。 这样的反应,自然没有出乎戈文的意外,不过此时他的心情已经平和,并不因为大家的惊异而生气,而是继续说道:“这首沉挚坚实而意象诡异的诗在如今的诗坛是很罕见的,所以会有很多人听不懂或者是理解不来。没关系,只要有着对诗歌的向往,只要有着提高的愿望,我想大家会慢慢理解这首诗的美妙。” “而到了那时,我想一个诗意的时代便会降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